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進口大豆數量十年增2倍 國産大豆價格跌回五年前

  • 發佈時間:2015-10-12 16:4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近期,河南、安徽等關內主産區大豆陸續上市,雖然年內大豆産量下滑已成為定局,但新糧價格不僅未有上漲,反而大幅下滑超20%。作為大豆主産區的東北地區,新豆雖未上市,市場形勢也同樣不容樂觀,大豆價格也同比下滑11%。

  對於國産大豆價格較大幅度下跌,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大量國外低價大豆涌入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大豆臨儲政策的改變也使豆價走低。

  國內大豆價格同比跌幅超10%

  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大豆平均價格截止9月為3750元/噸,相比去年同期下跌405元/噸,同比跌幅達10%,9月價格環比8月下跌100元/噸,環比跌幅達到2.6%。

  分地區來看,截止10月10日,安徽淮北新豆凈糧收購價格在1.90-1.95元/斤,同比去年大跌23.8%;河南商丘新豆毛糧收購價格為1.80元/斤左右,同比去年下滑21.7%;東北地區食品豆收購價(清糧)約2元/斤,與去年同期2.25元/斤相比,下降了0.25元/斤,下跌11.1%。

  以東北三省省會哈爾濱、長春、瀋陽價格近6年的價格走勢可以看出,目前價格從2013年4800元/噸左右已經下跌至5年前的3750元/噸的水準,跌幅達到22%。

  進口大豆數量十年增加兩倍 國産大豆漸失市場定價權

  “國産大豆價格下滑主要影響因素主要是進口大豆衝擊所導致的,油廠採購油籽原料佔國産大豆需求半壁江山以上,但隨著國內進口大豆的衝擊,壓榨企業均以採購低價進口大豆進行壓榨,國産大豆逐步喪失了市場主導地位。”一畝田集團市場分析師王瑤對央廣網記者説。

  王瑤還認為:“同時,國家臨儲政策的改變也加劇了國産大豆價格走低。2013年之前,國産大豆施行臨儲政策,國産大豆收益比對玉米雖然偏低,但具有種植的價值。但隨著臨儲政策的取消,直補政策執行後,大豆價格開始失去價格擋板,定價權開始跟隨進口大豆價格出現下滑。所以整體上看,國産大豆雖然未出現誇張的供需失衡,但定價權的外移才是國産大豆價格出現結構性調整的最關鍵因素。”

  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即國家根據大豆品質等級制定不同的價格,各指定庫點按照規定價格公開掛牌收購,對農民交售的大豆做到應收盡收,切實做到敞開收購,保護農民利益。大豆直補政策,也即大豆目標價格,有關部門根據當年的物價水準、糧食生産利潤、農民收入增長等因素,確定目標價格。收穫後,如果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農民就按照市場價格出售;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將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

  據了解,近年來,由於中國對進口大豆政策改變以及國內養殖業的快速擴張,進口大豆數量快速增加,從2004年2580萬噸到2014年的7820萬噸,增幅達到203%。國內大豆與進口大豆雖然主要用途不盡相同,國産大豆主要應用在豆類食品加工,進口大豆主要應用在油脂壓榨和飼料原料,但由於進口大豆對大豆價格定價有至風向標的作用,所以國産大豆在廉價進口大豆(青島美豆FOB價格3050元/噸)的衝擊下,價格逐步下滑,國內大豆産量也下滑至近年低點。

  除了以上因素,卓創資訊分析師盧寧認為與大豆價格區域間的“蝴蝶效應”有關,“作為小市場的湖北市場,是早熟大豆的集中地,因該省價格在9月大幅下滑,導致市場氣氛趨於悲觀,繼而導致安徽等主産區的新豆上市價格偏低” 。

  業內:大豆目標價格制度應儘快向河南安徽覆蓋

  對於大豆價格下滑有哪些影響?盧寧分析,“一方面,可以拉低和進口大豆的價差,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進口大豆的分銷,不過,因國內供給缺口和價格的差異始終存在,難以撼動目前的大豆進口格局。另一方面,國産大豆價格偏弱,直接影響農戶、貿易商等從業者的利益。尤其是目標價格機制尚未覆蓋的河南、安徽等主産區。因價格較低,大豆市場的交易積極性也偏弱”。

  對於為何東北地區大豆價格下滑幅度比河南安徽等地要小的原因,一位不願具名的糧食專家分析,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當前實行的大豆目標價格制度。

  據悉,國家發改委去年5月17日宣佈,根據當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要求,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佈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為每噸4800元。而今年的大豆目標價格不變。

  該專家向記者表示,因東北地區實行目標價格制度,每噸4800元(約2.4元/斤),這有利於維護豆農的利益。他同時呼籲,目標價格制度應儘快向河南安徽等地進行覆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