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銀高科亂象畢現 成創業板最危險的“種子”
- 發佈時間:2015-03-28 07: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巾坷
被譽為創業板“種子第一股”的荃銀高科(300087.SZ)將未通過一級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水稻種子向市場銷售,導致湖北省部分農民一年辛苦“付諸東流”。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由於涉及事件惡劣,荃銀高科在今年1月份遭湖北省農業廳違規行政處罰,儘管罰金並不高,但該公司面臨著聲譽和賠償的雙重風險。
按照相關規定,在上市公司受到權力機關調查,或者重大行政處罰時,公司應該及時履行披露義務。然而,荃銀高科並未披露該事件。
隨著記者的深入調查,一個被資本市場不斷炒作,股價暴漲而業績和治理堪憂的創業板樣本浮出了水面。
顆粒無收
湖北省當陽市淯溪鎮洪錦村的農民朱大富2014年種植的水稻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收情況,這是他種地幾十年來從未遇到過的情況。
2014年4月,朱大富在淯溪鎮的潘富春種子公司購買了湖北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38斤“全兩優一號”的水稻種子,但種下稻子後不久就發現秧苗長得慢,高低不一。朱大富只好請種子公司的技術員和農技中心的人來看個究竟,後來朱大富按照他們的要求給秧苗打藥,兩三天一遍藥。“我光打藥就花了2000多塊錢。”朱大富説。
然而,最終收成依舊非常慘澹。朱大富向記者表示,最後水稻依舊長得高低不一,成穗率低,結的稻子只有空殼,裏面沒有米粒,基本上顆粒無收。
實際上,在湖北省當地並不僅僅只有朱大富遭遇了這種情況,據他了解,與他一同在潘富春種子公司購買了這批“全兩優一號”水稻種子的還包括他的哥哥以及同一大隊的其他農民約有十人,也都遇到了同樣的情況,稻子減産或絕收,損失慘重。
“當時種植這個品種種子的情況都差不多,原因就很明顯了。”一位農民向記者表示,雖然採取了很多辦法,但一年的勞作依舊“顆粒無收”,後來才知道原因出在種子上。
2014年年底,為了尋求一個説法,農民不得不向農業部、湖北省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總隊投訴,希望能夠得到賠償。據了解,農業部收到了相關的投訴材料,批轉給了湖北省農業廳,而湖北省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總隊對此事進行了調查。
“當時上面來了很多人,來了好幾次調查了解這個事情,我們帶他們去田裏去看了稻子的情況,他們把我們購買種子的發票也帶走了。”朱大富稱,“最後經過湖北省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總隊的調查,他們反饋我們所購買的種子‘新兩優一號’是沒有經過國審、省審的品種。購買種子的時候,種子當時都是分成一小包一小包的,一般人根本分不清種子的真假和好壞。”
據了解,種子分“國審”與“省審”兩種,所謂“國審”是指經由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審定的種子。而“省審”則是指經過省級農作物品種相關部門的審定。二者主要區別還在於,經過“國審”的種子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只經過“省審”的種子,則是分地區有範圍限制地使用。
記者了解到,銷售這一種子的是上市公司荃銀高科所控股子公司湖北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荃銀”)。
據湖北省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總隊披露的資訊,經過其調查發現,湖北荃銀假借示範種植的名義推廣銷售未經審定的種子。
相關資料資訊顯示,湖北荃銀于2013年在江蘇省安排生産了1萬斤“全兩優一號”,其中8000多斤存放在公司冷庫,這個品種沒有經過湖北審定,另外2000斤卻被以每袋一斤的規格分裝,並於2014年將其以試驗示範的名義在湖北進行經營推廣:發往當陽市1496斤,監利縣200斤,浠水縣20斤,五湖農場10斤,沙洋縣20斤,隨州市曾都區10斤,襄州區20斤。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全兩優一號”未通過任何一級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違規事小?
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農民多次的投訴,引起了農業部的高度重視,農業部專門就此批示湖北省農業廳進行調查處理。“事發後不久,荃銀高科相關子公司遭到了湖北省農業廳等相關部門的調查,今年年初,荃銀高科公司董事長張琴和時任總經理陳金節還專門前往湖北處理該事件。儘管湖北省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總隊下達的行政處罰通知只對湖北荃銀罰款8萬元,但後面還有高達數百萬元級別的賠償。”知情人士説。
一戶購買種子20多斤的農民,幾經調解只收到了2萬元的賠償款。按照該賠付比例,2000多斤的種子的賠償金額應接近200萬元。而仍有不少農戶對此賠償比例表示不滿。
記者發現,在荃銀高科2013年的年報中,曾提及了上述問題品種,年報稱:“全兩優一號完成了湖北省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有望2014年通過湖北省審定。”
然而,年報所述又與湖北調查結果産生矛盾:湖北調查結果是該種子2014年才開始未經審定而推廣,為什麼年報表示2013年就已經完成了區域試驗?是年報造假還是此前已經出售過相同品種未被發現?為何在尚未得到審定之前,荃銀高科的種子便能開始在市場上銷售?荃銀高科內部如何治理?將未經審定的種子通過銷售的方式出現在市場上是怎麼決策的?
記者就此聯繫了該公司董事長張琴。在3月26日的第一次電話採訪中,張琴一開始表示不知道有此事,需要了解相關情況。隨後,張琴向記者證實了此事。“荃銀高科在今年元月確實受到了農業廳的行政處罰,但是一直沒有上報總公司,總公司也對此事並不知情。”張琴表示,荃銀高科總公司主要是負責科研技術,而銷售情況則由各地經銷商負責。
“該批次種子屬於未審先推,也是下面子公司弄的,總公司會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處罰。”張琴稱。
作為創業板“種業第一股”的荃銀高科,對我國《種子法》等相關法規中對種子的選育與審定相關法律及規範應該瞭如指掌,此次未經通過審定銷售種子並不能與總公司撇清關係。
據了解,未經審定種子的銷售主要是通過湖北荃銀。工商資料顯示,湖北荃銀成立於2010年12月,註冊資本3000萬元,荃銀高科出資1800萬元,出資比例為60%,自然人吳中華出資1200萬元,出資比例為40%。在經營範圍上,湖北荃銀主要從事雜交水稻種子的研發、生産與銷售業務。而湖北正是荃銀高科的水稻種子主要推廣區域。
按照《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辦法》的規定,上市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關權力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的,應該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什麼叫權力機關調查?這件事情有沒有到達重大程度?這都是值得商榷的,什麼才叫重大?”張琴表示,對於資訊披露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關規定。
治理混亂?
擺在荃銀高科面前的,還並不僅僅只有這個麻煩。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記者針對此事了解的同時,安徽證監局就荃銀高科另一則信披違規進行了通報,並下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
安徽證監局稱,“經查,徐文建等人涉嫌超比例持有荃銀高科股票未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依據《證券法》等相關規定,我局擬決定:對常永茂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罰款30萬元。”
荃銀高科在2010年登陸創業板,當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77.47萬元。而這一數字,在公司2014年度業績快報中只有500萬元,同比下滑35.25%。曾被市場抱以極高期望的戰略投資者中新融創也已和荃銀高科漸行漸遠。
據荃銀高科內部人士透露,中新融創方面遭遇荃銀高科董事長張琴和主要股東的聯手抵制,在定增方案、董事提名接連被否後,中新融創已與荃銀高科“失去聯繫”很長一段時間了。
值得關注的是,與荃銀高科形成鮮明對比的同類公司卻表現大相徑庭,不少農業板塊的公司業績2014年紛紛報喜。比如隆平高科(000998.SZ)201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95.03%;登海種業(002041.SZ)去年凈利3.79億元,同比增12%。
“並購整合是近年來種子行業龍頭企業擴張的主要手段,也是政策所鼓勵的方向,現階段行業處於低迷期更是並購的有利窗口期,比如隆平高科、登海種業等通過並購等資本手段實現了業績的上升。”一位關注種子行業的券商分析師稱。
而荃銀高科實現盈利的方式卻是很大程度上對財政補貼形成了依賴。據上述荃銀高科內部人士稱,當地政府2014年度給荃銀高科財政補貼約1000萬元,扣除這部分非正常損益後,荃銀高科的業績將變成虧損500萬元。
數據顯示,荃銀高科去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07.78萬元。
此外,由於公司的內鬥,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研發也在逐漸損耗。
據了解,原總經理陳金節是公司種子研發方面的領軍人物,但現在頗為尷尬的是,陳金節在幾天前剛剛辭去了總經理職務,並直接在董事會上表明瞭其與現任董事長針鋒相對的態度,這使得荃銀高科未來的研發業務蒙上了厚厚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