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北省工商聯:營造民企發展良好“大氣候”

  • 發佈時間:2014-12-22 02:31:1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環境,只有紮根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健康地發展。在壯大過程中,如何能及時了解國家最新經濟政策,有序長足的發展,是湖北省各家企業尤為關注的事情。

  針對這一狀況,湖北省工商聯始終堅持在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之間搭橋鋪路,暢通政企溝通對話的渠道,使得雙方良好互動,全力優化政務環境、法制環境,提升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

  增強對民企服務意識

  湖北省工商聯在與企業家面對面的交流中獲知,民營企業在生産、經營和發展中具體遇到的問題可總結為五個方面:一是市場準入,民企常遇“玻璃門”“彈簧門”;二是金融服務上,融資難、融資成本高、手續多等;三是雜七雜八的部門收取五花八門的費用,以至企業負擔沉重;四是扶持政策上,産業政策模糊,企業不能靈活運用,政府服務功能缺位;五是發展環境上,政府辦事效率低下,“慵懶散”“不作為”“一刀切”等嚴重影響企業發展。

  隨州一位企業家談到,政府曾要求40家木材企業全部關閉,一紙公告,説關停就關停,沒有聽取任何部門意見,也不聽取企業反饋意見。工作作風簡單粗暴,企業求告無門。

  “和政府關係好的很容易就得到補助。”黃石一家企業也大膽直言,穩崗補貼發放沒有公示,有時政府承諾朝令夕改,辦事程式複雜,效率低下。

  天門市一位地産公司企業家感嘆説,一個地産項目從開始申報到正式開工要蓋近百個公章,耗費半年以上時間,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為了增強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意識,湖北省紀委、湖北省工商聯今年在全省範圍內組織民營企業對環保廳、安監局、質監局、工商局、公安廳、國稅局、地稅局、住建廳、省電力公司等9個部門及系統進行“民營企業評行風”。

  據湖北省工商聯副主席江浩介紹,省工商聯共派出7個工作組,分別組織省直、每一個市州、部分縣市區的民營企業代表對本次活動共召開41場測評會,1500多名民營企業代表參加測評。這是第一次委託工商聯組織民營企業開展測評,真正將“內部評價”轉變為“外部評價”,把參評單位的大部分評價權交給第三方和服務對象,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此次行評工作,不僅得到民營企業家的積極響應,而且參評部門也頗為緊張,如果他們不主動與企業對接,企業對其服務項目不了解,就會影響其評分,迫使參評部門服務民營企業的意識大為增強。

  如此以來,參評部門主動到府與民營企業溝通,積極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客觀上有助於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另外,從省市縣三個層面選取測評代表,三個層面的意見都可以收集到,測評更具客觀性、全面性。三級聯動,各級統籌安排,測評結果資源共用,優化了辦事程式,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

  堅持把行評工作開展下去,是湖北省工商聯抓經濟服務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政府改善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改善民營企業生存的“微生態”環境,也會慢慢形成良好的“大氣候”,讓民營企業家播種、耕耘,最終收穫甜蜜果實。

  百名書記面對面傾聽民企心聲

  自從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為了紮實推動政企溝通,更好地幫助民營企業家釋疑解惑、提振信心,湖北省工商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設計了“縣委書記一堂課”的學習教育載體,邀請縣市區委書記為當地民營企業家授課,並逐步在實踐中推廣、深化為“百名書記面對面”活動。

  一批市州委書記帶頭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面對面交流,推動縣市區委書記參加政企對話活動全覆蓋,話形勢、講政策、強信心,形成問政、問計、問需于企業的機制。

  孝感市委書記陶宏與460多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做了以“兩個健康與中國夢”為主題的形勢報告會,黃石市委書記周先旺以“生態文明建設與民營企業發展”為主題向全市近300名民營企業家作了專題報告,隨州市委書記、市長一年中跑了7趟市工商聯與企業家們面對面交流,地市級共開展38次,縣級共開展339次,形成了“百名書記面對面”的良好態勢。各地還通過“企業直通車”“服務一站通”等方式,建立黨委政府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交流互動、聯誼交友的有效渠道。

  2014年7月,湖北省工商聯根據100位企業家“一對一”訪談和20場企業家座談會的第一手資料,整理出《湖北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和政策案例彙編》。43個湖北民營企業的鮮活案例,真實反映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金融服務、企業負擔、發展環境等方面遇到的困難與需求。

  推動“村企共建”合作雙贏

  為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深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組織民營企業家結對幫扶全省1000以上貧困村,湖北省工商聯副主席副會長帶頭,重點結對脫貧奔小康7個縣的58個村,採取村企一對一幫扶,企業通過參與農村産業發展、農民素質培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公共事業、鄉風文明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等方式,通過努力,在貧困村落實一個村集體經濟産業項目、幫扶一項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培訓轉移一批富餘勞動力、開展一系列扶貧惠農公益活動、健全一套“村企共建”合作雙贏工作機制。

  7個試點縣的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幫村工作給予大力支援,積極做好協調服務。截至目前,湖北省幫扶活動中村企結對1341個,企業投入資金39.63億元,幫扶項目共1451個,其中工業項目22個,農業項目266個,基礎建設項目549個,民生項目528個,生態旅遊項目34個。

  民營企業通過幫扶結對,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按照整村推進發展規劃,因企制宜、因村制宜,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努力尋求和創造適合貧困村及自身企業特點的合作共贏的方式,創新方式,多渠道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在互幫互促中實現互利雙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