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堂商場在京一年連關4店 內外資百貨紛紛失守
- 發佈時間:2015-03-04 08:22:53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華堂商場在北京市場可謂是節節敗退,記者昨天獲悉,繼去年12月西直門店關張后,其右安門店也將於下月關張。這是一年之內華堂在北京關閉的第四家門店。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大型連鎖百貨全年關店26家,而更多的百貨業態在今年將繼續關店。
□現場
消費者搶購促銷商品
記者昨天下午來到華堂商場右安門店,發現“閉店感恩”非常醒目地張貼在大門上方,同時還貼出了公告,稱“由於公司經營結構調整的原因,華堂商場右安門店將於2015年4月1日起停止營業”。
一進商場,滿眼都是全場出清打折促銷的宣傳單,有的甚至標出2折。商場很多櫃檯前擠滿了顧客。售貨員告訴記者,因為閉店促銷,一大早就有很多消費者來搶購商品。
一位家住附近的阿姨告訴記者,這商場一關,對自己來説還真是不便,她經常到商場的地下一層超市購買日用品。
記者注意到,除了超市外,該商場共有五層,其佈局與傳統的百貨商場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一層是鞋帽化粧品等,二層是女裝,三層是體育用品,四層是童裝等,五層則是家電等。
□原因
開張7年一直虧損
“關閉門店是因為常年虧損”,華堂商場有關負責人昨天向記者確認,該店開張7年來一直虧損。
據了解,這也是華堂商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關閉的第四家門店。去年4月底,華堂關閉了北京望京店,9月北苑店關閉;12月1日,西直門店關閉。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關店的原因都是長期虧損,虧損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而商場未能及時滿足顧客需求是關店的首要原因。此次關店後,華堂商場在北京的門店數縮減至5家,包括十里堡店、亞運村店、三里屯店、豐台北路店、大興店。
“從集團給到我們這個層面的資訊來看,右安門店是公司在北京關閉的最後一家門店”,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加大投資,對現有的門店進行整體改造升級,為今後在京長遠發展做好前期準備。但對於具體投入規模,其表示不方便透露,只是稱對商品組合、賣場佈局等都要進行調整,同時也會開發餐飲、美容美發等業態。
在這之前,華堂商場在北京開出的最新門店是位於世茂百貨地下一層的“食品館”,該店是在專營進口高端食品超市業態上試水。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整體銷售趨勢不錯,如果能夠獲得成功,未來公司也會考慮在“食品館”模式上加大力度。
據了解,華堂商場的股東有伊藤洋華堂、中糖集團、伊藤忠株式會社、伊藤忠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
□延伸
內外資百貨紛紛失守
其實,不僅僅是華堂商場,近年來眾多內外資百貨商場均陷入關店潮。北京市場僅2013年停業的就有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貴友大廈方莊店、三利百貨等。聯商網《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百貨業態關閉12家。下半年,百貨企業關店的趨勢還在延續。7月份,王府井百貨湛江店因經營虧損關店,百盛百貨北京東四環店也正式停業;8月份,春天百貨青島店和重慶瑞福的奧特萊斯也開始停業。
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國大型連鎖百貨全年關店26家。其中百盛百貨、中都百貨和伊藤洋華堂各關閉3家,北京關閉的4家門店中有3家是華堂商場。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也顯示,2013年擁有大型店舖最多的連鎖百強企業門店增長率只有7.6%,為15年來最低增幅,而2014年預計僅在5%左右,將再下一個臺階。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大面積關店潮,很多企業的新開店數量尚不及閉店數量,全年大店舖增長率可能比5%還要低。
“百貨商場陷入關店潮有共性和個性的原因”,北京志起未來行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從共性來看,首先是電子商務對傳統百貨門店的衝擊越來越大,對消費者的分流作用越來越明顯;另外,百貨業態愈發沒有競爭力,如在消費體驗上不如購物中心業態,在便利性上不如便利店,百貨業態在夾縫中生存,日子肯定越來越不好過;還有就是前幾年百貨業態發展過度,很多企業都在擴張,但實際上行業蛋糕沒那麼大,也導致今天的閉店潮。
□預測
百貨業態關店還將繼續
有資訊顯示,將有更多的百貨業態在今年繼續關店。今年年初,有消息稱,即便是背靠著資金雄厚的萬達集團,萬達百貨也熬不下去了,確定關閉10家經營不佳的門店,並打算壓縮20多家百貨樓層。
就在3月2日,英國瑪莎百貨再度明確表示,將關閉大上海區5家門店並裁員。值得注意的是,要關閉的門店中4家位於萬達廣場內。這4家萬達店,開業時間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2年,這也是瑪莎2008年進入中國後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亦是萬達廣場兇猛開店高峰期。
瑪莎百貨于1月份公佈的業績數據顯示,由於假日季期間訂單履行能力不足,其第三財季業績惡化,包括服飾、家居用品和聖誕商品的一般商品部門同店銷售大跌5.8%,遠遠超過市場預期的2%-3%,連續14個季度出現下跌。
其實即便有些百貨門店還在經營,但業績也是很難看。曾敗走京城的法國商業巨頭老佛爺百貨重返京城後仍然水土不服,虧損面繼續擴大。大眾點評春節期間推出的年味地圖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消費者最喜歡的休閒娛樂項目是逛街購物,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逛街購物的場所前三名均無百貨商場。如北京最火的場所是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地壇廟會。
迷茫中的百貨業該何去何從?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百貨業態至今有110多年的歷史了,北京上個世紀80年代還僅有4家,為王府井百貨、西單商場、東安市場、隆福大廈,那時是開一家火一家,後來開到了100家,同質化嚴重,百貨業也進入沒落期。
“2013年到2014年,大型傳統百貨關店53家”,洪濤告訴記者,關店其實也是在轉型,傳統百貨已無發展空間,未來必須朝購物中心化、專業店化、超市加百貨化方向發展,增加餐飲、休閒娛樂等體驗性服務,同時,企業還應研究微網志、微信、微店行銷,向智慧店化轉型;另外,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店,以O2O模式擴張也是未來趨勢之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