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輸贏由消費者選擇
- 發佈時間:2015-06-30 02:31:2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打車軟體優步(Uber)公司跟計程車司機的對抗25日在法國巴黎升級。這並非孤例,在別的國家Uber也遭遇了類似問題。不僅如此,其還面臨著當地打車軟體的圍攻。
在這特殊時刻,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Jen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
她表示,“我們一直都在集中精力做事情,關注能不能提供最有效率、最好用的産品,給用戶多一種選擇。”
創新,要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
新京報:Uber入華後遇到的最大阻礙是什麼?是急速膨脹的競爭對手,還是政策之門?
Jen:優步進入中國一年,時間還不久。在全球範圍來看,優步在每一個城市其實都是一家創業企業。
既然是高科技、小的創業公司,就會遇到各種困難,不管是來自友商還是政策層面。一家公司永遠要把自己做得更好;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來自於外界。
新京報:國內外政策法規有何異同。Uber對國內政策有何期許?
Jen:美國有40多個州和城市已經把約車平臺公司合法化,有很清晰的規則和指導。每個市場其實差不多,我並沒有覺得中國有什麼特殊性。
我有很大信心,中國現在整個政策環境都鼓勵創新。我期望,可以在一個公平競爭、穩定和諧環境下創新。
不關心數字,更強調可靠性
新京報:周圍人使用“人民優步”居多,其他服務少有問津,是這樣的嗎?
Jen:不僅在中國。優步在全球各個地方,80%、90%訂單都是經濟類車型。
新京報:為什麼一直以來優步都沒有公佈國內業務數字?滴滴曾多次表態“整體訂單數據已是Uber全球的6倍,國內業務是Uber近30倍”。
Jen:數字每天都在變化,我們認為公佈比例更為客觀真實。
可以公佈的一個指標是預計到達時間,即從叫車到車輛到達的等待時間。在北京平均5分鐘,杭州平均3分鐘。相比數字,我們更強調可靠性,讓用戶親身感受産品,只要用戶能叫到車,在這個城市中有多少輛車他們其實並不關心。
我們不會在數字上對友商進行直接回應。在高速變化的行業中,數字不是我們最關注的。
非要你死我活,就讓消費者去選擇
新京報:不佔少數的人都相信,滴滴和Uber在國內市場上必有一戰,殺到你死我活。時點何時到來,Uber會贏嗎?
Jen:我還是要説,優步從來專注于優化産品運營,不斷本土化。
非要“你死我活”,就讓消費者去選擇吧。我還是希望良性競爭,這對消費者是最好的。
新京報:有人認為,Uber從技術上可能勝過滴滴,但這是在中國,對於政策的體察和判斷是優步最大短板。你怎麼看?
Jen:中國有中國的政策環境特點,放眼全球,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都有本身的文化特點、政策法規。優步以一個開放合作態度對待每一地區的文化和政治特點。
新京報:滴滴對於用戶和司機的補貼動輒宣佈“10億”,Uber對於乘客幾乎沒有任何補貼存在,為何採取這種策略?
Jen:所有地方的消費者都一樣,都對價格敏感。我們從沒給乘客補貼,只對新用戶有優惠政策。這樣做是希望最後落到運營效率上,讓用戶根據産品是否好用、高效做出選擇。
要做“一個有趣的品牌”
新京報:對於Uber産品本身,我收集了下用戶比較集中的意見,像地圖定位不準確,以及乘客不能提前知曉一段行程的價格,不敢選用。
Jen:對於地圖的問題,我們産品確實還在不斷完善中,相比于一年前,我們看到已經進步很大。行程價格方面,雖然我們的App可以讓乘客不輸入目的地,避免造成司機拒載的問題,但是你只要輸入目的地,是顯示預估價的。
新京報:Uber在中國市場很少打廣告,同時顯得有點“清高”,愛走“高端范兒”。會不會讓本土消費者有距離感?
Jen:在推廣方面,優步側重於口口相傳,讓用戶生活在産品中。我們其實做過許許多多很有意思的市場推廣。
我們想做“有意思,好玩的事”。其實也不是走高端。我們在全球都是同樣的策略,希望大家想起優步不只想到出行,還把我們當成一個好玩的有趣的品牌。
科技讓專車更安全
新京報:日前有很多關於Uber專車安全性的質疑,對這些質疑,希望Uber做出進一步回應。
Jen:我認為不能因為專車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一刀切,應該考慮怎麼能利用科技讓專車更安全更有保障。
面對每天成百上千萬次的行程,我們設立了嚴格的司機審核和準入門檻,並不斷審視和提高安全標準。每週,我們都會拒絕部分不達標的申請。優步對每一段行程都有安全記錄——包括GPS記錄的行車路線圖,乘客能夠在優步界面上把從A點到B點的行程分享給家人朋友。同時,這些資訊使優步可以在必要時協助有關部門迅速展開安全調查。
新京報:安全性質疑對優步業務是否産生了實際影響?
Jen: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公關宣傳方式。我們一直在集中精力做事情,關注能不能提供最有效率、最好用的産品,給用戶多一種選擇。我們考慮的是怎麼樣讓産品更好,用戶可以選擇滴滴、神州、易到,也可以選擇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