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光明乳液加速海外擴張 意欲重返乳業第一陣營

  • 發佈時間:2015-06-29 18:01: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侯雋  責任編輯:金瀟

  在停牌3個月後,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明乳業”,600597.SH)6月9日復牌,連續迎來三個漲停。通過定向增發,光明乳業以募資總額90億元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食品企業特魯瓦(Tnuva)集團。

  從2010年11月並購紐西蘭新萊特乳業公司開始,歷時5年,光明乳業通過一系列外延式並購,意在打破多年來中國乳業伊利、蒙牛雙雄並立格局。乳業“三國爭霸”時代要來了嗎?

  加速海外資産證券化

  “我們最初瞄準特魯瓦,就是希望通過海外佈局和後續整合,進一步做強集團最大主業板塊乳業,力爭成為世界領先、國內第一的乳企。同時,把特魯瓦裝入國內上市平臺,也有利於推動海外並購的資産快速證券化。”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呂永傑表示。

  資料顯示,特魯瓦成立於1926年,現在已發展成為以色列最大的綜合食品企業,也是乳製品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企業。其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乳製品、禽蛋製品、肉製品、冷凍蔬菜、糕點等。其中乳製品是特魯瓦公司的業務重點,銷售額佔公司整體銷售額的60%以上,佔以色列全國乳製品市場的50%以上。

  乳業專家宋亮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稱,光明乳業看中的並非以色列食品巨頭的體量,而是其技術含量和品牌知名度,通過收購進行海外佈局和後續整合,進一步做強光明集團最大主業板塊乳業。

  “三大乳業巨頭近年都開始一系列出海計劃,但是每家策略不同,伊利的海外並購是進行資源佈局,收購優質奶源;蒙牛則是引進來,通過和阿拉、達能的合作,將先進技術引進國內的同時獲得更多投資;光明則是進行資本運作,通過收購知名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特魯瓦不但是中東知名企業,在歐洲和美國也有相當知名度,對於光明下一步獲得市場份額開拓海外市場作用不言而喻。”宋亮表示。

  5~8年將集團經營性資産證券化率提升至50%以上

  從2010年開始,光明食品集團就開始運用資本和整合業務,對旗下乳業業務的戰略進行佈局,先後成功實施7次海外並購,在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捷克、義大利、以色列等7個國家設有企業。

  “光明在購買以色列特魯瓦股權時,提前鎖定了新謝克爾與歐元的匯率,由於歐元的隨後貶值,光明節省了近1億歐元。” 光明食品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他透露,自 2010年11月,光明乳業經過半年的競購流程,最終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控股紐西蘭新萊特公司(Synlait Milk)51%股權後,就一直重視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例如2013年7月紐西蘭新萊特成功於紐西蘭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交易,當年凈利潤為9216萬元。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光明食品集團的國際化擴張很有特色,行業遍及乳製品、橄欖油、早餐麥片等,海外收購經驗不斷豐富,收購標的企業的價值規模不斷增大。

  “光明食品集團將利用3~5年左右的時間,將光明食品集團打造成為上海5~8家本土化的跨國企業集團之一,集團跨國化指數從目前的12%提升至25%以上;集團的經營性資産證券化率從目前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混合經濟企業比重從50%提升到80%以上。”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呂永傑表示。

  重組整合,進軍華中

  在通過資本運作對海外資産最大利益化的同時,光明食品集團也對國內業務進行了整合。

  2015年6月,光明食品集團確認作為該集團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光明乳業將收購同屬光明食品集團的上海牛奶集團奶牛養殖業務。

  “雖然集團擁有100萬畝土地,但要在源頭完成奶牛、奶源的佈局,還遠遠不夠。因此,走向國內、走向海外就成為必然的選擇。”潘建軍表示,“就上海地區而言,光明在崇明、奉賢開設牧場,在金山有種奶牛場,這是上海地區新鮮供奶的保證,當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拉伸産業鏈,佈局全球就水到渠成了。”

  今年5月份,華中規模最大的單體乳品工廠——光明乳業華中中心工廠在武漢奠基開建。據悉,這一工廠由光明乳業和武漢臨空港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規劃佔地190畝,擁有64條生産線,年産能達36萬噸,新增就業崗位3000多個。建成後,將成華中地區最現代化和規模最大的新鮮乳製品加工廠,業內人士認為光明乳業此次新建華中工廠,是光明乳業走出沿海優勢市場的一次重大嘗試。

  “伊利和蒙牛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不但全面佔領一二線城市,現在把三四線渠道也完全打通,光明想重新回到第一集團,市場和産品框架非常重要。目前光明只在自己的根據地上海周邊地區有絕對優勢,相對於華北市場大局已定,光明希望能在華中市場取得話語權。”宋亮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欲重新回到乳業第一陣營

  顯然,對擁有百年曆史的光明來説,重新回到乳業的第一陣營才是它的目標。

  目前,光明乳業年銷售額在200億元左右,而國內乳企“第一梯隊”伊利、蒙牛的銷售規模在500億元以上。

  “前面是伊利、蒙牛,後面是合生元、貝因美、君樂寶,再後面100億元、50億元體量的企業越來越多,對於光明乳業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乳業專家王丁棉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商場如戰場,不進則退。”

  自2014年以來,光明食品集團作為上海國資改革的樣本,主要集中在對旗下小而散的品牌進行重新劃分整合,通過做減法合併同類項後,打造專業性強的集團公司,希望通過一系列並購重組,力爭到明年底,使光明乳業年銷售額升至400億元,再過兩三年,達到500億元以上,回歸國內乳業“第一梯隊”。

  光明食品集團的8次海外並購

  2010年11月

  並購紐西蘭新萊特乳業公司51%股權,2013年7月23日新萊特乳業在紐西蘭主機板上市。

  2011年9月

  並購澳大利亞瑪納森食品公司75%股權。

  2012年5月

  並購英國維多麥食品公司60%股權。

  2012年6月

  並購法國DIVA葡萄酒公司70%股權。

  2013年12月

  並購香港萬安公司70%股權。

  2014年10月

  並購義大利橄欖油企業Salov集團90%股權。

  2014年12月

  並購香港東方物流中心物業項目全部資産。

  2015年3月

  並購以色列食品企業Tnuva77.7%股權。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編輯製圖:《中國經濟週刊》採制中心

  潘建軍談光明海外收購模式

  《中國經濟週刊》:從2010年開始,光明食品集團開始出海,光明海外並購的原則是什麼?

  潘建軍:光明食品集團在並購過程中首先運用了國際信用評級、俱樂部融資、全杠桿融資、過橋貸款、發行國際債券等有效做法,在並購以後同時建立完善了對海外企業的資産、投資、財務等管理制度,才有了比較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海外企業績效。

  《中國經濟週刊》:光明在並購後迅速資産證券化,但是資本市場變化多端,會不會遇到風險?

  潘建軍:根據我們的統計,公司主要海外並購企業2015年1—5月份營業收入增長幅度達到30%,利潤增長幅度達到31%,國際化業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幅均超過了集團主營業務的平均增幅。1—5月,海外業務利潤佔光明食品集團利潤比例超過海外營業收入佔集團營業收入的比例近10個百分點。

  光明食品集團形成了一套涵蓋“融資—收購—整合—證券化”全過程的海外收購模式。此舉將稀釋光明食品集團在海外收購上的財務風險,並通過海外資産證券化降低集團整體的杠桿比率,減少對集團自有資金的依賴。

  《中國經濟週刊》: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對光明的海外並購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潘建軍:光明食品集團正在為儘快繪就“本土化跨國公司”藍圖注入強勁動力。光明食品集團的國際化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國際化業務的主要發展區域來謀劃,把科技創新驅動放在突出位置,光明食品集團的國際並購目光,將主要瞄準歐洲、東南亞、澳新地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