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旅遊業線上衝擊線下市場 17旅行社“屠牛”未果

  • 發佈時間:2015-05-04 14: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燕  責任編輯:謝淩宇

  4月23日,眾信旅遊、國旅總社、中青旅、凱撒旅遊等17家旅行社向途牛旅行網(下稱“途牛”,TOUR.NQ)發出共同署名聲明稱,由於與途牛之間存在有關産品定價的嚴重分歧,所有署名旅行社共同決定,停止向途牛提供2015年7月15日之後的旅行産品。

  途牛隨即作出回應。但在4月23日當天發出的兩份聲明中,針對聯合對自己提出抵制的17家旅行社,途牛僅僅點名了眾信旅遊。途牛直斥眾信旅遊不遵守契約精神,並立即下線所有眾信旅遊産品;並指責眾信旅遊單方面中止服務,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雖然途牛一再重申,這一“斷供”事件不會對途牛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但是殺傷力依舊十足。“斷供”聲明傳出當天,途牛股價重挫4.69%,盤中最大跌幅一度超過18%。

  這場被媒體稱為“屠牛”的事件,顯然不僅僅吸引了看客的眼球。4月24日晚,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稱,已成立聯合調查組核實調查有關情況。國家旅遊局強調,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企業必須按照市場規則,依法競爭。國家旅遊局將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經營行為。

  4天之後,一份題為《18家旅遊企業關於恢複合作的共識》的聲明出現在此前發佈17家旅行社聯合聲明的微信群“旅行社聯合資訊發佈”中。聲明稱,目前所有的正常合作都已恢復。這場線上旅遊代理商(OTA)與線下旅行社的看起來雷聲大雨點小的“戰爭”背後,説明瞭什麼?

  發展直採業務,動了眾信旅遊的奶酪?

  途牛內部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透露,此次17家旅行社的集體發難事前完全沒有徵兆。一頭霧水的途牛在多方詢問後,才隱隱得知此次斷供事件的發起人似乎是眾信旅遊。而眾信旅遊一直以來都是途牛最大的供應商,同時,途牛也是眾信旅遊的大客戶之一。在其看來,價格不可能是兩家此次鬧翻的原因,“途牛有6000多家合作旅行社,眾信旅遊只佔採購總量的2%,而且在此次事件之前,從來沒有聽過有客戶向我們反映過價格的問題。”

  途牛官方並沒有對聲明因何矛頭直指眾信旅遊作出任何解釋,其公關部門人員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的詢問表示“一切以老闆的意思為主”。在途牛4月23日發出的兩份聲明中,途牛指責眾信旅遊不遵守契約精神,同時花大篇幅説明瞭途牛在2015年增加目的地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直採(採購主體直接向廠家採購的方式)比例、發展直採業務的原因,並直接指出:“途牛的産品全面、價格透明、服務更優,在一定程度上動了眾信旅遊的奶酪。”

  業內普遍認為,這無疑道出了此次途牛遭“斷供”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

  自2012年以來,途牛就開始逐步加大直採比例。途牛去年第四季度財報分析會上公開表示,2015年要把直採比例提高到30%。資料顯示,途牛已經在東南亞形成了規模化的服務中心,同時也開始擴展在歐洲的直採業務。而後者正是眾信旅遊的核心資源所在。

  目前看來,眾信旅遊和途牛之間的爭鬥似乎早露端倪。去年12月,眾信旅遊與悠哉網簽署合作協議,取得悠哉網15%的股權,發力線上旅遊業務。而悠哉網未來的營業重心也集中在團隊出境遊,無疑與途牛打上了對手戲。

  “此次‘屠牛’事件看起來只是一個序曲,線上與線下的爭奪才剛剛開始。”中青旅海外旅遊方面負責人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

  在17家旅行社的抵制聲明中,途牛此次遭“斷供”的理由寫得很清楚,它們認為途牛的“不合理低價”擾亂了旅遊市場的價格體系。這並不是途牛第一次由於主打“低價”標簽惹上麻煩。在今年3月初,途牛就曾因“1元旅遊”特價産品被國家旅遊局責成江蘇省旅遊局約談。

  對於此次再一次因為低價原因而惹禍上身,途牛公關部門負責人檀璐琳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途牛雖然提供一部分低價旅遊産品,但是只是作為促銷的方式,産品的品質並不會隨之打折,所以不存在“不合理低價”的情況。

  虧本燒錢,線上代理商衝擊傳統旅行社

  實際上,在3月份因“不合理低價”被約談的不僅是途牛一家,同程網也同樣“榜上有名”。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網站消息,兩家OTA被約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網際網路上以低價招徠遊客的經營行為被指擾亂旅遊市場秩序。

  上述中青旅人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對於傳統旅行社來説,雖然與途牛這類OTA的合作可以為其增加銷售量,但是OTA的低價戰略的確衝擊了多年來線下旅行社形成的價格體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管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還是低價的衝擊,線上代理商的確搶佔了一大批的消費者,對於傳統旅行社而言,尤其是對一些成本很難再壓縮的大型旅行社,挑戰很大。”

  此外,傳統旅行社表面看作為資源提供商佔據産業鏈上游,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對旅遊産品定價喪失了主導權。尤其是自2014年開始,攜程、同程、去哪兒、途牛等OTA之間展開的“價格大戰”更讓它們無力承受。

  線上旅遊代理商敢燒錢,是因為它們背後有大山。去哪兒仗著百度的支援,當前繼續保持賠錢投入的狀態;途牛則一再在資本市場獲得新的融資;攜程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表示,“2015年將繼續投入10億元,應對市場的價格戰。”

  這樣激烈的價格戰對於傳統旅行社而言只有遠觀的份兒。北京敖逸國際旅行社王女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對於傳統旅行社來説,本身的融資能力並不強,再加上自身成本的局限性,註定是玩不起價格戰的。“現在線上旅遊平臺這麼多,消費者都會互相比價,産品的利潤有時都不到5%,生意已經越來越難做。”

  不過,OTA們打價格大戰似乎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資料顯示,2014年,線上旅遊除攜程一家,其餘全線陷入虧損:去哪兒全年虧損18.5億元,虧損同比增加886%;藝龍全年虧損2.69億元,虧損同比增加60%;途牛全年虧損4.49億元,虧損同比增加432%。

  在上述中青旅人員看來,線上旅遊佈局上游資源基本上是行業大勢所趨。隨著線上旅遊的進一步發展,燒錢大戰並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而對於途牛來説,逐步減少自己對供應商的依賴也是自然之舉。

  加大自産比例的線上旅遊並不止途牛一家。從2014年開始,行業老大攜程就開始了全産業鏈的佈局策略,先後投資一嗨、易到、蟬遊記等,謀求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面覆蓋。而在線上旅遊加緊直採、佈局上游資源的同時,部分線下旅行社也開始加緊佈局線上渠道,以擺脫對線上銷售平臺的依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