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彩電去年遭30年首次銷量下滑 海外市場成新增長極

  • 發佈時間:2015-04-02 07: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儘管中國彩電市場銷量在去年遭遇30年來首次銷量下滑,但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卻是彩電企業不斷加大上游面板市場的爭奪。據國外調研機構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廠商全年液晶電視面板採購量大幅增長21%。在業內專家看來,雖然國內彩電市場步入了平穩期甚至衰退期,但是從全球來看,整個市場仍處於高速增長期,中國彩電企業此舉目的在於發力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

  電視面板採購

  需求強勁

  根據IHS DisplaySearch最新發佈的月度LCD市場動態報告調查顯示,2014年12月出貨至國內彩電廠商的液晶電視面板數量較前一個月略微下降1%,遠低於預期5個百分點。群創依然為中國內地廠商最大的面板供應商,緊隨其後為LG Display和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整體而言,國內彩電廠商對液晶電視面板的需求依舊十分強勁,2014年全年國內液晶電視面板採購量大幅增長21%。

  該機構的分析認為,中國廠商在2014年四季度增加液晶面板的採購,主要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春節旺銷季積極備貨。由於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預期,特別是新興市場的需求增長尤為明顯,以海信和創維為代表的一線品牌廠商仍積極備貨,部分企業甚至調增了一季度的液晶電視面板需求。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則認為,廠商對電視面板的需求上升相當一部分目標市場來自海外。與2014年相比,今年銷量可能有小幅度回升,內銷市場仍然會呈現艱難態勢,然而,2014年的外銷市場,彩電銷量有比較明顯上漲,同比增長較快。

  國內彩電市場

  銷量萎縮

  在電視面板採購不斷增長的同時,國內彩電市場卻遭遇了滑鐵盧。據奧維雲網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彩電市場銷售總量為4461萬台,同比下降6.6%;銷售金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2014年也被稱之為中國彩電市場30年來首次下滑。

  談及2014年國內彩電銷售情況,奧維雲網黑電事業部總經理董敏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彩電行業規模下降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歷時五年的國家政策刺激,使得市場需求透支約1200萬台,如今政策結束,但透支市場的影響還將持續三年;二是與彩電市場密切相關的房地産行業無力托市,商品房和住宅成交量同比大幅下滑,減少新增彩電需求150萬台左右;三是智慧終端的發展取代了部分彩電更新換代需求。

  早在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國管局、國家能源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7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印發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並指出變頻空調、電冰箱、滾筒洗衣機、平板電視等家電産品將率先實施“領跑者”制度。但是談及“領跑者”制度能夠給彩電銷售帶來多大效果,業內專家則並不看好。奧維雲網也預測,2015年我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將會進一步下降,預計將達4410萬台,同比下降1.1%;零售金額將達1371億元,同比下降6.2%。

  海外市場

  潛力無限

  內銷陷入困境的同時,海外市場卻為國內彩電廠商帶來了更多商機。2014年彩電出口增長迅速,成為了支援彩電行業上升增長的新力量。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共出口彩色電視機7406萬台,出口額13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6%;其中,液晶電視出口達到6871萬台,出口額1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

  對此,工信部在日前發佈的報告中分析了出口增長的因素。首先受巴西世界盃的帶動,創造了新一輪的彩電銷售契機,同時也帶動了電視平均尺寸的增長。其次,隨著經濟逐步好轉,西歐和北美電視市場也正在恢復,出現平板電視和超高清電視産品更新換代需求,北美洲、歐洲和非洲市場同比增幅較大。另外,長虹、海信和海爾品牌外銷出貨量同比增幅較大,各企業也加大了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分散産能增加。

  發展中國家市場也潛力巨大。梁振鵬分析認為,在中國過去的十年,由彩色顯像管電視向平板液晶電視轉型已經基本完成,而在眾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中,這一轉型才剛剛開始。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市場存量仍然以老式的顯像管電視為主。因此,海外市場將是今後中國彩電廠商尋求增長的關鍵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