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電信業提速降費梗阻:隱形門檻還是頑固性收費

  • 發佈時間:2015-07-10 08:0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工信部將強化定期跟蹤督查機制,督促企業按照承諾,務必落實全年網路提速任務,年底前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頻單位頻寬平均資費水準都同比下降30%。”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7月6日提速降費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擲地有聲。

  這不是工信部第一次就提速降費問題“喊話”。然而,在這條新聞後跟帖的網友意見卻出人意料地一邊倒:“雷聲大雨點小”、“不會又是文字遊戲吧”……

  網友的懷疑態度説明瞭一個事實,從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提速降費”以來,運營商聲勢浩大的行動並沒有讓多數人體會到實質的好處。

  價格難降,網速難提,卡在了哪?市場人士呼籲,降低通訊資費不應成為“擠牙膏”。

  行動: 從“總理喊話”到“工信部督戰”

  “總理一句話,網速提一倍。”工程師趙強(化名)5月15日一早發現,聯通固網下載速度提升到了4.11Mbps(兆比特每秒),比歷史下載峰值還快了一倍。

  這位就職于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的業內人士説,工作這麼多年,如此大規模的全網提速極為少見,而更罕見的是所有提速工作在一天內完成。

  就在這一天,工信部會同三大運營商公佈了推進提速降費的一系列新舉措。而此時距離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寬頻提速降費”僅僅過去了兩天時間,網路上關於李克強總理敦促“提網速、降網費”的傳播正熱。

  中國移動的“八大舉措”包括推出10元1GB夜間流量套餐、假日流量套餐等,並推出50元含2GB的4G流量卡。針對用戶關心的超出套餐外資費水準,移動方面稱套餐外流量資費最低將降至0.06元至0.1元每兆。

  中國聯通也宣佈,在北京地區降低固定寬頻資費,寬頻業務50M、100M單産品價格分別下降約34%和40%,100M資費從3280元/年降至1980元/年;降低全網移動用戶數據流量綜合單價20%以上。開展低至10元包1.5GB省內流量半年包促銷活動,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

  中國電信則宣佈在全國範圍內將寬頻速率低於4兆的網路免費提速到4兆,百兆寬頻包年費用下降30%,從3000元左右下調到2000元以內;另外,將推廣49元含2GB省內流量的4G套餐,並稱每GB價格下降到25元等。

  這種集中表態在業內看來也屬罕見。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説,這次三家運營商紛紛梳理各自業務,將流量轉贈、共用等都拿了出來。“雖然是在四五月價格調整週期裏,這種以集團牽頭、涉及全國的用戶的表態仍屬少見。”

  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三大運營商又先後下調了國際漫遊資費。中國聯通國際漫遊數據標準資費降至5元起,涵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移動“流量包天資費”的國家和地區增至48個。中國電信面向所有已開通國際、港澳臺漫遊服務的245個國家和地區大幅下調數據流量、通話和短信資費。

  運營商降低漫遊費的幅度有多大?此前記者從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獲取的國際漫遊資費收費目錄顯示,用戶在俄羅斯的主叫漫遊話費高達33.99元/分鐘,在克羅埃西亞等國漫遊費為20.99元/分鐘,而在部分主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漫遊費也均超過25元/分鐘,個別地區甚至接近40元/分鐘。而在降費政策出臺後,記者隨即撥打了中國移動浙江客服電話了解到,以上國家的國際漫遊主叫和接聽都統一降至2.99元/分鐘。

  7月6日,工信部召開關於提速降費新聞發佈會。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峰在發佈會上督促相關企業按照承諾,務必落實全年網路提速任務,年底前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頻單位貸款平均資費水準都同比下降30%的目標。

  質疑:

  運營商“大動作”還是“假摔”

  “感覺運營商又開始玩文字遊戲,打太極。”一位網友留言説。從表面上看,自從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提速降費”,三大運營商已經拿出了不少舉措,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用戶吐槽,運營商被指“沒誠意”。

  有網友通過計算發現,單從價格來看,每GB的流量價格仍沒有普遍下降,運營商多采用“限時流量”“促銷套餐”來拉低單價。除部分運營商表示將下調現有的寬頻業務年租金外,三大運營商的基本語音通信和流量資費均未有明顯調整,多數是以推出新業務的形式落實降費要求,享受“降價紅利”甚至還要另外掏錢。

  例如,中國移動宣佈的“10元1GB的夜間流量套餐和假日流量套餐”,就需要用戶在使用的基本資費套餐之外另行付費購買,且夜間流量只面向非4G用戶,只能在夜間11點以後到早上8點之間使用,假日流量套餐只有國家法定假日期間可用,範圍十分有限。

  因此,“夜間流量”成為網友吐槽的焦點。“中國移動推出的這個半夜11點到第二天早晨7點的夜間流量,10元1GB,誰半夜用流量啊,何況在家還有WiFi無線網。”網友“春琳”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説道。

  甚至有網友發現,按照部分省市公司的優惠活動,新的套餐價格不降反升。網友“堇舍舍3YM”留言説,“江西移動閒時流量包10元3GB,你這是要漲價嗎?”也有用戶反映“原來移動閒時流量5元1GB啊,怎麼又漲了?”

  再如聯通推出的“最低10元1.5GB”的優惠套餐,網友“夢緣k”説,“果然縮水,要看在網時間,按成長值算折扣,要在網3年才能10元1.5GB。”網友認為,這些“仍需進一步解釋”的優惠並不能算是直接價格下調。

  此外,越來越複雜的“疊加包”和資費設計也引起消費者擔憂。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80後李女士擔心,“平時流量套餐的扣費就不透明,萬一包了節假日流量套餐包或半夜流量包,結果被扣了正常流量怎麼辦?”

  漫遊費的調整也是爭議的焦點之一。即使國際漫遊費大幅調降,其所能惠及的出境遊客比例依然有限。以中國移動為例,本次調降國際漫遊費的主要是以往費用畸高的地區。根據國家旅遊局發佈的《2013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我國出境遊數量最多的前25位目的地吸引了將近96%的遊客。但其中除俄羅斯和加拿大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外,其他都不在本次語音通話資費的調價範圍之內。

  有專家指出,考慮到GSM網路和CDMA等網路制式的收費差異,保守估計個別運營商此次國際漫遊費調降真正惠及的出境遊客數將不到總出境遊客數的10%。而據中國聯通杭州太平門營業廳工作人員介紹,中國聯通等運營商此次只降低了數據漫遊費標準,在馬爾地夫等旅遊地,國際漫遊通話費依然較高,動輒每分鐘收一二十元。

  最令網友不滿的是,對於幾乎“零成本”的國內漫遊費,三大運營商卻沒有明顯的調整動作。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資深電信專家闞凱力等指出,國內漫遊費成本幾乎為零卻仍在收取,還是我國電信行業區域分割的結果。我國目前尚未實現真正的全網核算,以北京移動的客戶為例,一旦其離開北京,既無法使用北京移動提供的套餐,也無法開通異地運營商的套餐,只能繳納一個全國統一的通話“零售價”。“這正是目前用戶在國內異地漫遊狀態通話産生的收費根源。”

  工信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國行動電話國內長途通話時長達2753.8億分鐘,而包括國際漫遊通話在內的國際長途通話時長不到4.8億分鐘,不到國內長途通話時長的0.18%。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助理院長聶日明認為,國際業務對運營商的收入、利潤貢獻佔比較小,大部分消費者對運營商的降費措施都沒有明顯的感受。

  梗阻:

  “隱形門檻”還是“頑固性收費”

  劉磊是一名網際網路公司創業者,看到運營商全面降費提速的消息後,希望在家中開通“百兆光纖入戶”的業務,然而卻被告知“所在小區不支援光纖入戶”。

  “家中20兆寬頻不僅沒有增速,而且現價還比之前交的年費下降近300元,不能加錢提速,難道損失也無處找回嗎?”帶著這一疑問,他相繼致電服務熱線並走訪聯通營業廳,均被告知無法辦理、無法賠付,而對於進一步擴容增速的請求,工作人員的回復是“這一決定權在‘小區物業’”。

  “網速頻寬決定權在‘小區物業’?”記者一再追問,另一名中國聯通工程師道出原委。在多家運營商激烈競爭的當下,無論是家庭用戶還是集團用戶,“帶有多寬、網有多快”“拍板權”在物業。

  這位常年在不同小區和物業打交道的工程師説,新建小區還好。老舊和半老不舊的小區進行寬頻改造,“名堂”不少。除了常態性的請客送禮、利潤提成,個別運營商的一線人員為了搶奪資源甚至被迫以“免費出國旅遊”等名義賄賂物業公司。小區固網、移動基站建設中這些隱性費用被冠以“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大多由運營商貼付,部分網路入戶的隱性費用竟然是運營商與業主共同分擔。一旦涉及小區擴容提速需要設備改造時,還將出現新的“尋租空間”。

  國辦關於提速降費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至2015年底,全國設區市城區和部分有條件的非設區市城區80%以上家庭具備100Mbps光纖接入能力,同時要求下調百兆光纖接入網費。

  由此看,要實現這個目標,運營商還是急需“通風暴曬”,除了擠掉自身閒置的網速水分,更要推動建立公開透明的建設招投標機制,拆除包括進區入戶等環節中存在的“隱形門檻”。

  對於“零成本”國內漫遊費至今仍未下調問題,闞凱力指出,由於我國通訊計費標準長期沒有改革,某一類收費往往在長期收取後形成利潤依賴,成為難以取消、不易降低的“頑固性收費”。早在2007年原資訊産業部組織的漫遊費網上調查中就顯示,近3萬接受調查的用戶中高達64%均表示,異地漫遊通信費應與本地相同,即不贊同收取國內漫遊費。

  上海數字化與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勝軍等專家則表示,鋻於社會人員出入境和異地流動需求日漸增加,監管部門有必要考慮在通訊計費中設計新的定價規則,如採取全網核算在全網內使用同樣的資費。“同一運營商的省與省分公司之間不需要打價格戰,而是要靠服務競爭。在美國、日本,很多運營商都是全國統一定價,均不存在國內漫遊收費。”

  也有消費者反映,由於我國多數運營商套餐採取到限後不自動續訂,容易在套餐用完後産生高資費。由於2G、3G、4G網路並存,消費者對日漸複雜的計費方式也不了解,更容易發生糾紛。業內人士指出,監管部門應在“提速降費”期間加強調控,引導市場化定價,引導企業自身滿足上下游行業和消費者呼聲。

  “從整個社會的效益來説,降低通訊資費有助於網際網路創新、旅遊服務業等發展,更有助於降低中低收入群體資費負擔,從而刺激消費和新興行業發展。”華僑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謝朝武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