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天府可樂復活:與百事合資埋禍根 品牌被雪藏20年

  • 發佈時間:2016-01-07 13:30:58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程維  責任編輯:金瀟

  了斷與百事可樂20年恩怨 天府可樂滿血復活

  導讀

  “我們與百事可樂的合資,讓‘天府可樂’這一品牌被雪藏,讓我們失去了20年。”1月6日,天府可樂集團公司總經理錢黃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通過司法追討等途徑,向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百事可樂”)討回了天府可樂及其系列飲料的配方、生産工藝和品牌。

  1月6日,原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可樂品牌“天府可樂”在其復出儀式上,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國心》。

  會場的兩旁,是在各有一塊20米長,高2.5米的噴繪板,噴繪的底色是有如大屠殺紀念碑式的灰色,上面浸染一些斑駁的黑色,“天府可樂”4個紅色大字印在上面,配合其自1936年以來的、圍繞一根紅色時間軸線的15塊紅底白字的時間標示牌及大事記,以及20多張黑白圖片。

  這是一場罕見的、具有濃厚的悲情氛圍的復出儀式。

  復出

  “我們與百事可樂的合資,讓‘天府可樂’這一品牌被雪藏,讓我們失去了20年。”1月6日,天府可樂集團公司總經理錢黃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通過司法追討等途徑,向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百事可樂”)討回了天府可樂及其系列飲料的配方、生産工藝和品牌。

  錢黃是老“天府可樂”人,他從該公司的技術員,做到主任、副總經理、總經理一職,經歷了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的衝突全過程,也是該公司向百事可樂維權的主要負責人。

  不過,天府可樂在這場復出發佈會上,並未提供天府可樂産品樣品。該公司工作人員稱,今年3月,天府可樂的可樂及百檸兩款産品將正式向市場推出。2017年,還將進一步推出其他飲料、果汁、巧克力、植物蛋白飲品等50多款産品。

  錢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天府可樂本次復出,計劃總投資為5億元至10億元,目前已經在西安和雲南投建好年産20萬噸以上産能的現代化工廠,其重慶工廠正在選址中。

  不過,錢黃及該公司工作人員拒絕進一步披露該公司這筆投資的背後的其他相關股權關係或合作關係的細節。因此目前天府可樂集團公司與投資商重慶國相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相飲料”)是品牌授權關係,還是股權合作關係,仍未有定論。

  此外,天府可樂的大股東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原重慶市輕工局的翻牌公司)目前在本次天府可樂的復出中究竟投資了多少,也未有公開資訊。

  錢黃只簡單表示:“國相飲料公司負責市場運營這一塊,未來將深度合作。”

  本次支援天府可樂復出的主要金主國相飲料公司沒有在1月6日的發佈會亮相,經查,國相飲料成立於2015年9月15日,註冊資本1.6億元,分別有重慶鑫佛實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胡代英和陳春三個股東;鑫佛實業註冊于2015年1月18日,註冊資本為16.72億元,只有4個自然人股東,分別是趙應光、龔節友、馬少金和王川。

  錢黃1月6日向本報記者證實,國相飲料公司背後,“有一批投資公司和基金公司”。但錢黃未披露有關投資方的進一步資訊。

  與百事合資埋下禍根

  天府可樂創始人之一的李培全稱,該産品的研發源自中央一高層,其在當時一起價值8億元的白芍中藥材的外銷船運受阻的報件上批示,要求組織研究中藥材的應用事宜。此後,國內多個中藥研究所開始著手研究白芍的開發應用,天府可樂的相關負責人當時在北京市場上看到可口可樂,遂回渝聯手原四川中藥研究所(現重慶中藥研究院)開發用中藥製作可樂類飲料,後獲成功。

  1980年,天府可樂開始生産以天然中藥成份構成的天府可樂配方。1981年,天府可樂品牌拿下川渝市場大部分份額,並成為川渝兩地特産之一。1995年,天府可樂通過同濟醫科大學病理學實驗,證明天府可樂能有效降低黃麴霉素,具有抗癌作用。

  有關做病理學試驗的故事,也體現了當年天府可樂在財務運營能力上的短板和大膽:那一年,天府可樂公司只有150多萬元的凈資産,但仍咬牙花120多萬元去同濟大學做了這個病理學試驗。

  1988年,該公司更名為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公司,下屬灌裝廠達到108個,在中國可樂市場佔有率達到75%;1990年,天府可樂在莫斯科建立灌裝廠,日本風間株式會社主動代理,在美國世貿大廈設立公司,在美國市場專銷天府可樂。

  但是,“入關”前夕,原輕工部官員認為,一旦開放市場,國外可樂巨頭進入中國,國內的飲料市場將潰不成軍,因此指定當時國內的8大飲料廠分別與兩大可樂巨頭合資合作,主動示降,以求生路,但事與願違,國際飲料巨頭簽下合資合作協議後,原國內八大飲料企業反而加速消亡,僅剩天府可樂還有少量産品在市場上能看到,業界稱為“水淹七軍”。

  1994年,百事與天府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重慶百事天府公司。資料顯示,當時,百事以現金出資1070萬美元,天府可樂則以土地、廠房和生産設備(折價730萬美元)算為出資。按照雙方的約定,合資公司生産的天府可樂應不低於總飲料産量的50%。

  但讓天府方面未料到的是,在成立合資公司後,原先擁有75%以上市場份額的天府卻連年虧損,銷量更是逐年驟降。最終,天府品牌在市場上幾近絕跡。同時由於債務纏身,2006年,天府方面將持有的所有股權以1.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百事公司,自己則變成重慶市的特困企業。

  還能東山再起嗎?

  李培全説,雙方合資的第一年,百事可樂在重慶還未建立好灌裝廠,由其四川灌裝廠生産,因此天府可樂在那一年仍能維持7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第二年,天府可樂的生産比重下降為50%;第三年,20%;第四年,1%。至此,天府可樂已經名存實亡。

  2008年,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開始追討天府可樂配方及製作工藝歸屬權,並於2010年成功拿回配方及工藝。2013年,天府可樂的系列商標最終被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通過司法途徑討回。

  這是一場艱辛的官司。

  “我們在合資合作的過程中,基本不懂市場規律,上了很多當,吃了很多虧”。 李培全説,天府可樂公司在與百事可樂方面合資的過程中,天府可樂公司只將自己土地、廠房及生産設備作價入股,佔百事天府公司40%的股權,百事可樂方面以現金出資的方式,佔合資公司60%的股權——不過,正是因為天府可樂公司當初合資時的“天府”品牌及技術秘密並未作價入股,天府可樂公司在16年後才有機會,利用法律武器反擊百事可樂。

  但是,20年前的另7大中國飲料品牌,沒有這個機會。

  李培全説,在當時的與“兩樂”合資浪潮中,中國的“七大水軍”全軍覆沒,其中歸入百事可樂門下的天府可樂公司、廣州亞洲汽水、北京北冰洋飲料,歸入可口可樂門下的有瀋陽的八王寺、天津的山海關、青島的嶗山汽水。不過上海的正廣和因為當時的股權一時不能厘清,逃過被“洋化”一劫。

  此前,除“正廣和”外,其餘品牌均已淡出市場。

  天府可樂公司運營總監認為,“天府可樂”的復出,有三大支撐,一是品牌;二是有比洋可樂更健康更好的産品,三是有好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但是,今非昔比,昔日的可樂老大天府可樂的復出,究竟走多遠,仍有待市場檢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