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身輕量化 本土車企一道坎

  • 發佈時間:2015-10-22 21:31:0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武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於本土車企而言,應對車身輕量化的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在過去20年,我們以跨國車企為師,從抄襲模倣到正向開發,剛剛掌握了金屬車身的設計和製造工藝,就迫於節能減排壓力被裹挾進了車用複合材料時代。這一轉變絕非簡單更換替代材料,而是需要適應全新的新車開發流程。

  車身輕量化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10月18日,北美最大的車身輕量化複合材料製造商——美國賽史品(CSP)公司與中國青島威奧軌道集團成立的股比對等的合資企業(賽史品威奧)在唐山正式開業。該合資企業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將迎來代表世界汽車未來的複合材料車身輕量化時代。

  車身輕量化的研發始於1970年代全球能源危機之後,到1990年代中後期,跨國車企已成功將各種優異的輕質材料——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複合材料運用於車身和車架的製造。而隨著近十年來歐美國家汽車節能、排放法規的日趨嚴苛,車用複合材料的研發和使用都呈加速發展之勢。

  數據表明,汽車每減重10%,燃油經濟性可提高6~8%;複合材料比鋼材最多可減重30%。1970年世界轎車平均自重為1580千克,1995年減至1270千克。中型轎車平均自重則從1980年的1520千克減至2000年的1230千克。2009年,美國確定的中型轎車的中長期減重目標是1000千克以下。

  CSP進入中國市場的時機拿捏的很準:其一,作為全球第一的汽車産銷大國,中國的環境壓力已達臨界,霧霾污染倒逼汽車節能減排,車身輕量化是避不開的技術選項。其二,發達國家的汽車節能、排放法規不知比中國嚴多少倍,包括車身輕量化、發動機排量小型化在內的新技術已成為跨國車企新一輪的競爭制高點,中國市場不可能置身其外。CSP的複合材料在美國“三大”車型上已經相當普及,現在來中國投資建廠,其中是否也有著美係車的配套要求呢?

  CSP在開業現場的展品表明,目前車用複合材料在性能上已經完全可以取代金屬材料運用於汽車的車身覆蓋件(前機蓋、翼子板、側圍)和車門、車頂、後備箱蓋等車身結構件,以及內飾件、座椅、空調、水箱、散熱器等內部結構件,在耐高溫、耐腐蝕、抗疲勞等方面更勝一籌。在安全方面,複合材料在發生碰撞後的高強度和優異的吸能、潰縮特性毫不遜於金屬車身;在工程特性方面,複合材料還有三大優勢:一是模具成本僅為金屬衝壓件的1/4;二是可將複雜的結構件一次注塑成型,一個散熱器就可合併27個衝壓組合;三是可直接進入主機廠的涂裝線,與其他車身金屬件共線完成噴塗工藝。

  當前跨國車企都快要讓歐盟、美國的排放法規“逼瘋”,同時又要拼命壓縮成本、卻又不能降低安全和品質標準,壓力之下,它們又何能拒絕這種理想的複合材料呢?據CSP提供的數據,目前在成熟汽車市場,單車複合材料的平均使用率為128~178千克,而中國本土品牌的單車平均使用率不到50千克。

  CSP的年産能7.8萬噸,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規劃産能2.4萬噸,中國市場的分量可見一斑。那麼CSP將給本土車企帶來什麼機遇?本土車企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此次一汽、上汽、北汽現身合資公司開業典禮,引發媒體想像。合資公司中方高管透露説,該項目從立項到開業歷時三年,前期調研做的非常紮實,與潛在客戶的洽談進展順利。

  對於本土車企而言,應對車身輕量化的最大挑戰應該是:過去20年我們以跨國車企為師,從抄襲模倣到正向開發,剛剛掌握了金屬車身的設計和製造工藝,就迫於節能減排壓力被裹挾進了車用複合材料時代。據CSP合資公司高管介紹,這個轉變絕非簡單的更換替代材料,而是需要適應一種全新的新車開發流程,它涉及到車輛的整體工程性能、主動安全、風阻系數等;不同類型和級別的車型對複合材料的要求和用量也不一樣。為此CSP作為車用複合材料的供應商,它還直接參與客戶的新車開發,並對客戶研發人員提供培訓。

  同樣重要的是,使用CSP的複合材料,模具工裝成本可大幅降低,合併衝壓件也能縮減一塊成本,但是新車開發流程的改變肯定會增加投入,而CSP複合材料的成本與規模成反比,那麼在一款量産車型上,使用多少複合材料、年銷量達到多少萬輛才能盈利?對此問題,合資企業首席運營官拉裏-貝爾不是很確定,因為車型和複合材料的用量差別很大。但是根據他在CSP墨西哥工廠的12年管理經驗,豐田的某款皮卡車廂全部使用CSP複合材料,盈利規模大致在25萬輛左右。

  CSP的複合材料共有120種配方,全部專利都向合資企業開放且後者可無償使用,這在國內合資企業是很少見的。在産品層面,CSP的TCA(超清/輕質/標準強化A級表面材料)領先所有競爭對手。在合資企業車間,記者看到了德國頂級複合材料成型系統製造商——迪芬巴赫的整套生産線,該生産線是世界首個可實現多种先進複合材料特別是碳纖維的連續生産線,産品專供高檔車型使用。而另一條“天鍛”合資生産線則是為中低端量産車型而備。

  中國2015年的燃油限值是6.9L/百公里,相比歐盟、美國的節能減排目標要寬鬆的多。應對車身輕量化挑戰,本土車企還有時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