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Prada等成品質黑榜常客 屢報屢犯
- 發佈時間:2015-07-06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金瀟
國際知名品牌成“黑名單”上的常客,專家認為,處罰力度弱,違法成本低,是一些企業“無所畏懼”的原因。
奢侈品在中國遇到的困境,不止因為反腐,屢屢曝出的“品質門”更是他們過不去的坎兒。近日,北京市工商局通報流通領域服裝、鞋類商品抽查檢驗情況,共計95種商品在此次檢測中不合格。其中,愛馬仕、古馳[微網志](Gucci[微網志])、雨果博斯等奢侈品牌均榜上有名。
而在今年3月,廣州市工商局公佈箱包皮具抽檢情況,41批次不合格箱包皮具被曝光,其中古馳、Prada等品牌位列其中。在同時公佈的廣州市流通領域銷售的服裝品質抽查結果中,香奈兒[微網志]、迪奧、BOSS均上黑榜。
不得不説,近幾年,奢侈品牌曝出的品質問題特別多,令人遺憾的是,曝出問題的商家似乎並未把這當一回事,甚至出現屢報屢犯的情況。對此,企業品牌顧問、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表示,當品牌足夠強大時,會認為負面的曝光撼動不了其市場地位。
屢報屢犯
奢侈品之所以稱之為奢侈品,主要原因是與生活必需品有著不同的品質與文化背景。稀有、獨特和珍奇這些專屬於奢侈品的屬性,讓他們成為高端奢華消費的一種必須。然而品質問題的頻頻曝光,把從前曲高和寡的尖端産品拉下了神壇,成為被人吐槽和詬病的新話題。
北京的王靜曾購買了一個Prada Bauletto手袋。“由於包的體積有點大,所以不怎麼背,一年來最多兩次”。可當她幾天前再次拿出來用時,卻發現包的內膽出現大面積脫皮現象。王靜很生氣,第一時間想找“3·15”消費者熱線投訴。她先上網搜了一下“Prada”,沒想到被“Prada掉色”、“Prada拉鏈”、“Prada品質”等負面消息“刷了屏”。
其中,就有消費者反映:“我從義大利代購了一個Prada0838十字紋漆皮貝殼包,昨天剛收到貨,發現肩帶上有一處掉皮,一處開裂,包的銘牌挂件帶上有一處起皮。”網友Lily Qim去年5月3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購得一款Prada皮包,一個月後用皮革亮潔劑輕拭皮包表面除塵,意想不到的是,亮黃色羊皮質的包一經擦拭竟大範圍掉色……
除了脫皮、掉色,拉鏈也是消費者反映Prada品質問題的重災區。一位時尚雜誌的編輯爆料,她于義大利米蘭Prada總店購得一隻旅行箱,使用半個月後,出差途中箱子拉鏈壞裂,無法使用,她只能四處尋找膠條將箱子層層捆紮,才得以回家。
甚至有時尚博主調侃,“如果你買個Prada包用了一年,拉鎖沒壞、Logo沒掉、沒開線沒掉色、品質杠杠地好,基本可以證實你買的是假貨了。”
20年前,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憑藉極簡風格的黑色尼龍背包吸引了大批追隨者,而如今卻因品質門身價倍跌。專注于為手袋愛好者提供諮詢的網站Purseblog在論壇上發表文章,標題包括“Prada手袋:明明是中國製造,卻標著意大利製造的價格”、“再見Prada!”他們認為該品牌的品質已經大不如前,完全可以被其他更新潮的品牌手袋替代。
消費者厭棄情緒所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據Prada近期發佈的一季度財報,截至4月份,前3個月Prada凈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053億歐元下跌至5870萬歐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8520萬歐元。在恒定匯率基礎上,營業額下降5.4%。
而Prada並不是個案。古馳也曾在“拉鏈頭”上跌過跤。有消費者反映,“第一次用就出現拉鏈頭掉下來的現象,再用則第二個拉鏈頭也掉下來”;還有2012年LV的“爛衣門”,至今讓許多人記憶猶新。當時報道稱,有消費者反映在深圳LV門店裏買了一款橙藍相間的格子襯衫,標價8750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朋友。那位朋友當晚穿著參加了一場活動,第二天一早去幹洗時,發現後背有條3釐米的裂縫,一開始以為自己不小心碰破了,但很快發現衣服就像紙一樣,輕輕一撕就扯開。
除了時裝和箱包,配飾也淪陷其中。作為法國著名的珠寶和飾品品牌,卡地亞[微網志]一直是備受皇家青睞的品牌,但其在中國的表現卻與高端扯不上半點關係。2014年6月,浙江省工商局公佈了對黃金(1167.20, 3.70, 0.32%)珠寶飾品跟蹤式抽檢結果,其中,標注“卡地亞”品牌飾品抽樣5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達到100%。
違法成本低
一次次的“品質門”,一份份“不合格”的報告,不由得令人發問:究竟是誰寵壞了這些國際大牌?
據深圳廣電集團援引一位奢侈品業界“深喉”報料:一些奢侈品專賣店存在“看人下菜”的現象,不少消費者買入的大品牌包包,其實都是A貨。某一線奢侈品代理商李先生透露,他在國內某三線城市調研時,發現某知名品牌專賣店內假貨氾濫,商家甚至明目張膽地將其放在櫃檯上。而對於香港的幾家大型購物商場,包括新港城、海港城及銅鑼灣商圈,李先生透露,香港專賣店櫃檯上擺放的樣包均為真品,但導購人員從貨櫃裏提取的新包,就存在假貨的可能性。
此外,奢侈品牌在生産環節的把控上還未做到位,有的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013年,有媒體曝出消費者投訴其購買的標為100%小羊皮的Armani女皮衣,經檢驗後發現布料材質為兔皮的新聞。仔細查明才知,該件皮衣吊牌上所顯示的經銷商是國內某家公司。
事實上,國際奢侈品大牌與國內代加工廠之間的微妙關係早已不是秘密。品牌為了分攤成本,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形的塑造和行銷上,而把核心的加工授權給第三方代工廠進行生産。受到監管不力和控製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代加工廠為了獲取更大利潤,可能會鋌而走險,做出偷工減料的不當行為。
在銷售環節,一些品牌企業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位銷售人員表示,品牌服裝在進駐大型商場之前,要經過嚴格的檢測。但一些品牌企業在進駐商場之前送檢的都是合格品,但在進駐之後為了增加利潤,就未必能保證銷售的都是送檢品品質了。
為什麼這些國際知名品牌會成“黑名單”上的常客呢?專家認為,處罰力度弱,違法成本低,是一些企業“無所畏懼”的原因。
一位專業律師告訴記者,依據現行的《産品品質法》,對違法違規企業僅處以貨值3倍以下罰款,處罰力度過低,而且操作上仍有較大的彈性空間。並且,當前實施的《産品品質法》整體框架也是1993年制定的版本,20多年過去了,一些條款和處罰力度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此外,儘管目前已經建立共用平臺,但是工商、質檢、財稅部門仍然各自為政,數據應用上還是“單打獨鬥”。一家受到質檢部門查處的企業,在工商部門仍是信用A級。為此,浙江省質監局産品品質監督稽查處處長沈華清認為,應當建立統一的企業代碼和統一的“黑名單”制度,加強監管的“合奏”。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加強懲罰力度很重要,但建立一個統一的誠信體系更迫切。比如應依據服裝品牌建立查詢系統,消費者可以隨時查閱某一品牌的誠信狀況,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資訊不對稱”,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廠家構成實質性的威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