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奶突遭“寒流” 進口衝擊只是表像
- 發佈時間:2015-06-17 06:07: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金瀟
“我國奶業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為應對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挑戰,奶業應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説。
客觀地講,目前我國奶業已經具備了創民族品牌、建設世界一流奶業的條件。論奶牛品種,同奶業發達國家一樣,也是以荷斯坦良種奶牛為主。論奶産品品質,這幾年我們更是拿了不少國際大獎。
“我們所説的建設世界一流奶業,要的不只是一花獨放,而是滿園春色,終極目標是整個中國奶業水準的整體提高。為此,我國奶業還要苦練內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不敗。”高鴻賓説。
國産奶突遭“寒流”
近年,我國奶業正逐步走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陰影,奶牛存欄量穩步回升,生鮮乳價格持續上漲。然而,今年年初,奶業突遭“春寒”,生鮮乳價格一路下跌。
以産奶大省山東為例,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11月起急劇下滑,到今年5月3日每公斤才2.96元,同比跌了30%多。“每公斤生鮮乳的綜合成本是3.5元,目前收購價2.96元,奶農連本錢都收不回來。”山東省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流航説。即便收購價低於成本,河北、山東、北京、青海等地還是出現了乳企限收或拒收生鮮乳現象。農業部調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全國累計拒收生鮮乳16.8萬噸,倒奶2.76萬噸。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高鴻賓説:“16.8萬噸生鮮乳僅佔同期産量的1.2%,佔全年總産量的0.44%,倒奶只佔同期産量的0.2%。最近一週,限收量較高峰期已下降86.6%,倒奶量下降了96.3%。雖然奶價下跌,效益下滑,但從整體上看,全國的奶牛養殖業依然保持了積極向好的態勢。”
以一組數據為例,2014年全國奶牛存欄1460萬頭,增長1.3%;奶産量3725萬噸,增幅5.5%;規模養殖場達到45%,提高了3.9個百分點。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全都實現非人工擠奶,全國機械化擠奶率已經超過90%。“國産奶的安全水準大幅度提高,農業部去年全年抽檢生鮮乳2.6萬批次,全部合格。”高鴻賓説
至於出現倒奶現象的原因,專家分析,重要的一點是外國奶製品進口數量急劇增加。1999年,我國乳品進口只有10萬噸左右;2000年至2008年,進口量從21.9萬噸上升到39.3萬噸;2008年至2014年進口數量迅速上升,從39.3萬噸增加到193.4萬噸,年均增長30.4%。以奶粉為例,2008年進口14.3萬噸,到2014年已增加到105萬噸,年均增長39.4%。2014年全年進口乳製品折合生鮮乳約合1200萬噸,佔到我國牛奶産量的三分之一。
進口衝擊只是表像
國內奶遭遇進口貨衝擊,深層原因卻在國內。
首先是消費者信心仍未恢復。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嚴重打擊了國人對國産奶業的信心。國內消費者從歐美市場、港澳市場進口嬰幼兒奶粉就是明證。消除這種負面影響需要一個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但更重要的是拿出讓中國消費者信任、放心、認同的産品。
其次則是産品價格、品質。“企業為什麼進口?主要原因是價格和品質。一旦你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大量進口就不可避免。”高鴻賓説。
目前我國奶産品主要從紐西蘭、歐盟、美國、澳大利亞進口。2014年,從紐西蘭進口72.8萬噸,佔79%;從歐盟進口7.7萬噸,佔8%。與這四大進口來源地比較,我國生鮮乳價格明顯偏高。據中國奶業協會對10個奶業生産省調查,每公斤原奶我國平均價為4.05元,而紐西蘭是2.68元,美國是3.25元,歐盟是3.05元。我國原奶價格高,是因為總體上生産粗放、飼料成本上升、人工費用上升、運輸價格上升、環保支出增加。
目前,我國牛奶年産量3600多萬噸,名列世界第三,奶牛存欄1400萬頭。與美國比,我國奶牛多出500萬頭,牛奶産量卻少5000多萬噸。1953年時,美國奶牛存欄2169萬頭,到2012年下降到923萬頭,牛奶産量卻上升到了9086萬噸,排名居世界首位。
近年來,我國奶業轉型步伐逐步加快,奶業正在從散養向規模養殖轉變。不過,儘管行業水準穩步提升,但總體上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差距仍不小。
優先發展巴氏鮮奶
面對近年來中國奶業發展過程中的起起伏伏,一些奶業專家提出,大力發展巴氏鮮奶産業,能讓中國奶業走出“泥沼”,也有利於民族乳業參與國際競爭。
何為巴氏鮮奶?1856年,法國著名化學家路易·巴斯德發現,加熱可以殺死有害微生物,後來他將這種方法用於生産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質期由此延長到了數十小時。採用這套“巴氏殺菌法”加工的牛奶就叫巴氏鮮奶。
“牛奶除了營養功能外,還具備保健功能,原因在於躲在新鮮牛奶中的活性因子。”農業部原副部長劉成果説。
新鮮的牛奶中具有活性因子,所以對其殺菌技術和保存時間都有嚴格要求。巴氏鮮奶採用6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滅菌,既能滅菌又不破壞活性因子,保留了牛奶的保健功能。與之相對應,通過1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滅菌法生産出來的常溫奶産品,也稱“純牛奶”,雖可以長時間保質,但其活性因子已被高溫破壞。
專家介紹,由於巴氏鮮奶所具備的純天然、原汁原味和保持活性因子的優勢,目前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消費量佔整個乳品消費的90%以上,而在我國,巴氏鮮奶只佔乳品消費的20%左右。
巴氏鮮奶對奶源要求極高,必須採用新鮮、安全的牧場奶源,不允許用奶粉還原。原則上,巴氏鮮奶從擠出到生産,必須要在24小時內完成,且全程需要2至6攝氏度低溫冷藏、冷運、冷售,保質期只有10天。“選擇巴氏鮮奶就相當於從技術上選擇到了好牛奶。”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原國家牛奶標準定標組副組長曾壽瀛説。
專家表示,有些乳品企業長期以來僅依靠大量個體散養戶提供奶源,只能生産純牛奶,純牛奶採用135℃以上的超高溫滅菌工藝,對奶源沒有特別要求,但這也正是奶品品質“軟脅”所在。
“國家要通過發展巴氏鮮奶,倒逼乳品企業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提升我國乳品行業的整體品質水準。”曾壽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