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迫使乳企壓價奶農只好倒奶 中國乳業遇寒冬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時習
編者按:眼下正值三九寒冬,而我國不少地區的奶農,也正在經歷著新年的第一個寒冬,山東 、河北 、內蒙古等地出現奶農大面積“倒奶殺牛”事件。針對賣奶難情況,農業部緊急下文,要求各地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本次論壇採訪倒奶事件的雙方當事人——奶農和企業,並採訪專家,對該事件進行解讀,還原倒奶事件真相,探討解決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乳企在原奶6元/公斤時提高了奶品的終端銷售價格,但在目前原奶價格腰斬時,乳企卻沒有降低産品終端價格
倒奶殺牛事件在中國的乳業史上也曾發生過,但那是以三聚氰胺事件為背景下發生的。然而,5年過去,昔日的場景再現,這也對我國的乳品産業提出了拷問,是養殖過剩還是經營體制存在問題?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乳業最前端的奶農、乳品生産企業以及行業專家,聽聽他們是如何看待奶農倒奶殺牛事件的,我國的乳業在發展中又是遇到了怎樣的困難?
奶農:
原奶售價不及成本
“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企業在收奶方面就做了計劃內、計劃外的價格,還有一部分不收。如果長期下去,到時候只有處理掉奶牛不幹了。”山東濰坊一奶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事實上,在2015年元旦前後,多地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後,本報記者連日來採訪聽到奶農説的最多的話就是“企業拒收或少收非常普遍,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山東濰坊某縣城在發生倒奶殺牛事件後,目前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企業不再拒收或限收奶農的原奶,也不會輕易的停站。但是,在山東其他縣市區,情況並不樂觀。
在山東濰坊昌樂縣,目前還存在企業限制收奶的情況。對於奶農來説,他們除了接受企業目前給出的價格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一位奶農對記者表示,由於行情不好,已經處理掉了50頭牛,從原來的300多頭到現在的200多頭,而這兩百頭牛所産牛奶並非全部被生産企業收走。“1.5噸是計劃內價格3.9元/公斤,1噸是計劃外價格按照1.5元/公斤,再多的奶企就不收了,這部分要不餵養小牛,要不就倒掉。”
在奶農們看來,2013年奶荒時,企業是全額收奶的,並沒有計劃內和計劃外之説。而在2014年,乳品加工企業按照9月份(相對産奶量最少的月份)的産量求平均值,90%的原奶價格為3.9元/公斤,其他部分在按照計劃外價格1.5元/公斤收購。但是,一頭牛每天的成本也在60元-70元,按照1.5元/公斤賣奶是虧損的。
按照一位奶農介紹,其9月份産量是1.9噸,現在的産量是2.5噸,但是企業以3.9元/公斤收奶僅收1.9噸的90%,也就是説他還有0.69噸按照1.5元/公斤賣給企業,而這部分奶的銷售連成本都保不住。
另外,奶農李剛 (化名)指出,造成奶價下跌的原因有進口奶的衝擊,但也有企業擴大高端奶生産而降低中低端奶生産導致對國內原奶需求減少所致。
他表示,目前國內的消費水準有限,而企業都在做高端産品,面對價格在60元/箱以上的奶,老百姓改為購買其他産品而非買奶,這樣就造成企業産品銷量下滑,對原奶的需求也開始減少。
本報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原來30元/箱左右的奶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則是每箱80元左右的高端奶。但是,終端産品在2013年因奶荒上調價格後,面對今天原奶價格出現腰斬的情況,乳企卻沒有降低産品終端價格。這在奶農們看來,是不正常的。
面對辛苦經營起來的牧場,奶農們心有不甘但又沒有辦法。“如果政府沒有好的政策出臺,我們撐不下去只好處理掉這些牛。”在養殖業摸爬滾打了10多年的奶農張先生如此對記者表示,養牛很辛苦,好不容易建成這麼大的牧場,而且奶的品質連續好幾年都沒有被企業檢測出問題來,如果因為價格低而不能運營下去,殺掉奶牛真的很可惜。
由於奶農所簽訂的合作企業生産産品不同,所以在這輪原奶價格下跌時,奶農所受到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其中那些供應常溫奶多的奶農受到的影響較大,而供給奶粉加工企業的奶農,他們所受的影響不大。由於山東多數奶農將原奶供給了常溫奶生産企業,因此他們所受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同時,面對國內奶價忽高忽低,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不能讓進口奶粉和常溫奶把我們的産業打垮,乳業不能成為下一個大豆。”上述奶農對自己表示。
企業:
奶價下跌壓力依存
眾所週知,作為一家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它們會把成本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考慮。同樣,作為乳企它們也在算一筆賬,面對原奶價格持續下跌,産品銷售不是很給力的情況,有的企業選擇壓低奶價收奶,有的則拒收或限量收奶,只有少數企業通過其他方式客服困難而繼續履行與奶農的合同。但不管什麼方式,此次奶農倒奶的背後也對國內奶牛養殖業提出了拷問。
一邊是國人猛喝洋奶,一邊卻是我們的奶農倒奶,我國的乳品産業顯然在發展中遇到了困難。
在採訪中,有奶農提到光明乳業和雀巢在此輪原奶價格下跌時,企業並沒有採取壓價和拒收的方式來降低成本。而且光明乳業與奶農的合作模式,也被一些奶農看好。
“在上海地區,光明乳業每年與奶農簽訂合同時都會與上海市政府或者農委相關人員一起與奶農簽訂協議,在奶價下跌時,我們還是繼續執行原來的合同。同樣,在省外市場,公司也是在執行2014年年初的價格約定。”光明乳業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行情在走低,企業也有壓力,但是公司通過其他方式克服困難。且公司也對奶農在原奶品質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到優中選優。
對於奶農質疑企業把精力都放在高端奶生産上而放棄了低端奶的生産,光明乳業的表態可以代表大多數企業的意見,即在企業看來,他們是按照正常的戰略調整而非因為奶價的高低而做出的選擇。
光明乳業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按照戰略規劃做了一些産品結構調整,並推出了常溫酸奶穆斯利安,但是,這次産品結構調整與原奶價格高低沒有關係。特別是在2013年奶價高企時,公司寧願斷貨也沒有用其他奶替代這款産品的生産銷售,而是用最好的鮮牛奶保證這款産品的品質。
對於目前奶價大跌,奶農倒奶一事,飛鶴乳業總裁助理魏靜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現在有很多進口乳品進入中國市場,價格平均低於國內的30%-40%,對整個行業有很大的衝擊和影響。奶農倒奶殺牛,這不僅是奶農的問題,而是整個産業鏈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飛鶴乳業是一家全産業鏈一體化的奶粉加工企業,從飼草種植,奶牛飼養,再到産品的生産,最後到消費者。這樣就保證了産品的品質和原奶的供給,也就不存在衝擊一説。而對於國內佔比較大的非規模化養殖的奶戶來説,他們則顯得很被動。
“就目前現狀,在規模化飼養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也不能捨棄這部分飼養方式,未來要看政策和企業怎樣去改變這樣的環境。”魏靜表示,從發展的角度來講,規模化飼養是未來的趨勢和方向,是更好的管控、更科學的餵養,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手段保障産品品質。
那麼,此輪奶價下跌,奶農倒奶殺牛,最終得益的會否是洋奶粉,併為進一步提價埋下了伏筆呢?
對此,魏靜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國每年新生兒數量都在同比增長,奶粉是必要的食物,對奶源的需求也是不斷增長的。如果我們的原奶數量少,勢必受制于洋奶,價格話語權也會逐漸被其他奶源所掌控,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中國的寶寶還是要喝中國的奶粉長大,這個是我們民族乳業應該做的”。
面對國內奶業發生的問題,國家也在積極出臺政策來維護行業的發展,但是在諸多奶企看來,2015年國內原奶價格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專家:
需要有頂層設計
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目前仍算是一個“貧農國”,每人平均奶量偏低,國內奶源沒有過剩。“目前,國外奶農實力較強,他們可以長時間地低價銷售,當中國的奶牛大量被殺掉後,他們再提價,這對中國的乳企和消費者來説都不是好事。因此,希望乳企不要看一時之利,應該與國內的奶農合作,多使用國內的鮮奶,讓中國的乳業健康發展”。
在王丁棉看來,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國市場,已構成了洋牛奶與國産奶之間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它已直接威脅我國的奶牛養殖業。“建議乳業實行生鮮奶源收購、使用、登記、備案、公告制度和根據收購使用數量配置免稅(如自貿協定零關稅配額指標部分)或實施減稅進口奶粉指標獎勵制度,以此鼓勵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産生鮮奶源,從而拉動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則表示,2014年多數乳企在高價收購鮮奶後把剩餘的鮮奶加工成粉後進行了儲備,而花在噴粉方面的資金大約有幾十億元,企業也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因此,希望政府出手,建立臨時儲備基粉的機制,並成立相關基金對奶農進行扶持,對噴粉企業進行資金的支援。另外,政府對進口奶方面也應該通過技術壁壘來減緩進口的數量。
同樣,在乳業專家雷永軍看來,歐洲等國家對奶牛養殖都有配額限制,中國的乳業也應該有國家層面上的頂層設計。
面對全球乳製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則提出,中國應對進口奶粉和常溫奶方面的措施沒有跟上,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對乳品産業給予重視,可以考慮對進口奶粉實行雙反政策。
還有專家表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的乳業是一個毀滅性打擊,經過5年的培育發展,中國的乳業迎來新的發展期。但是,不要因為我國對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忽略了對進口奶粉和常溫奶進口量的控制,不要讓中國的乳業變成中國大豆,最終讓外資控制而丟失話語權。
而當下發生的奶農倒奶殺牛,乳企低價或拒收鮮奶等情況,也反應了乳企與奶農之間的合作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張志民表示,這體現出來的是我們的乳業經營體制存在問題,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未來還需加強合作,才能做到風險共擔、壓力共用,只有這樣這個行業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