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5萬元,年入50萬元小區寬頻壟斷內幕:運營商與物業勾結暗藏暴利産業鏈。
新建住宅小區寬頻壟斷經營正成為電信行業提速降費道路上的一顆“毒瘤”。近日,多位寬頻用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反映稱,小區寬頻業務被部分電信企業所壟斷,業主不能自主選擇電信運營商,提速降費的優惠政策也很難享受。
近日,成都一家專門從事小區寬頻設備安裝的網路科技公司負責人向記者爆料稱,在小區寬頻壟斷經營現象難以根除的背後隱藏著一條暴力産業鏈:獨家經營一個1000戶左右規模的小區,前期投入需要5萬~8萬元,三個月即可收回投資成本,一年毛利就接近50萬元。
小區寬頻壟斷經營被國家工信部、住建部等多個部委發文明令禁止,全國多個省市也相繼出臺了規範文件,那麼,小區寬頻壟斷屢禁不止有哪些深層次原因?背後暗藏著哪些利益鏈條?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
住宅區寬頻壟斷現象比比皆是
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天海·譽天下的楊女士反映稱,在完成裝修後諮詢寬頻安裝時才發現,小區不能自由選擇自己比較信賴的電信、聯通、移動三大運營商寬頻,目前只能安裝一家叫“神通九州”的寬頻。
楊女士説,為此小區不少業主向有關部門反映,反饋的意見是該小區目前服務的寬頻品牌公司與物業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事實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住宅小區寬頻壟斷經營在全國各地廣泛存在。家住湖北省武漢市的趙先生也向記者反映稱,其所在的山河龍州城項目一期已入住兩年多,只能安裝中國聯通的寬頻,多次向 中國聯通 和小區物業反映,一直沒能解決。
記者對此撥打湖北聯通客服諮詢得到的答覆是,負責山河龍州城項目的是聯通代理商,資費標準和營業廳標準是一致的,至於“其他運營商為什麼不進入小區就不知道了”,工作人員表示。
而負責小區寬頻安裝的一位王姓負責人給出的解釋是,其他運營商和物業公司沒有就進入的條件談攏,就沒到小區開展業務,“你就是到聯通營業廳諮詢,最後也得轉到我這邊開戶、安裝。”
住宅小區寬頻壟斷不僅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於“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規定,也讓提速降費政策在實施中遭遇“高價壟斷”而大打折扣,也成了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例如,湖北省通信行業協會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湖北省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全年共受理電信用戶的各類申訴及諮詢4341人次,其中申訴服務品質有2088人次佔據首位,佔總申訴量的48.10%,而寬頻壟斷問題尤為突出,具體包括“部分小區、校園反映區域內寬頻被壟斷、網速慢、收費高、無法使用路由器等”。
一位房地産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住宅小區寬頻壟斷行為其實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有時房地産開發商為節省建設成本,會簽約一家電信公司讓其佈線,按照誰建設誰受益原則,小區建成後也就只允許佈線的電信公司入駐。”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新建小區物業公司要求寬頻服務提供商繳納進場費,交了錢才可以進入小區,甚至可以壟斷小區內寬頻服務,不交錢就進不去。”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對此,電信行業專家馬繼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壟斷經營的現象廣泛存在,主要以新建住宅小區和一些大學校園為主。“問題的根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運營商出於KPI考核壓力,不願意失去任何一個小區的寬頻經營權;另一方面,現在房地産業作為熱門行業,掌握業主資源的開發商或物業公司處於強勢地位,在多家運營商競爭的情況下,物業公司就容易出現‘價高者得,坐收漁利’的現象。”
暴利産業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開拓各地寬頻市場,電信運營商逐步加快了與民營資本合作的步伐,通過共建端口等方式在一些住宅區開展合作運營。而合作運營商、代理商在新建小區進行寬頻壟斷經營也隨之成為了“低投入、高産出”的暴利行業。
那麼,小區寬頻市場壟斷經營如何運作?壟斷中暗藏著哪些利益鏈條? 成都某網路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小區寬頻市場設備的公司,在成都、蘭州兩地設有分公司,其他地方也有合作方。據公司負責人介紹,投資一個新建小區寬頻項目,首先需要和物業管理公司或開發商簽訂合作協議,允許在本小區內開展業務,主要通過繳納入場費、按收入比例分成或簽訂排他性協議實現壟斷經營三種方式。
“繳納進場費用成本相對較小,物業不干涉運營,1000戶規模的小區通常是2000~5000元;或者按收入的比例與物業進行分成,通常情況下分給物業的提成,不會超過收入的百分之十;特殊情況,比如項目非常優質或是獨家經營,分成比例最高也不超過百分之三十。”上述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現在比較受歡迎的是直接與開發商進行談判做到獨家經營,“這種方式獲利最好,但是相對投資也較大,通常1000戶的小區談下獨家經營權,授權費用會在10萬元以上。”
“即使花費超過10萬元與物業管理公司簽訂排他性協議,實現壟斷經營,效益依然可觀。”據上述負責人介紹,1000戶規模的小區,一般投資5萬~8萬元左右即可,約合每戶投資50~80元。“寬頻開通後,按每戶每年收費960元計算,前期三個月共開戶100戶,即可收費96000元,100戶約需10M光纖接入,費用約為3萬元/年,也就是在投入三個月內即開始盈利。”
而據山東臨沂一位運作小區寬頻市場多年的人士介紹,只要有小區資源,可以與物業管理公司簽訂排他性協議做到獨家經營,效益是很可觀的,甚至可以用暴利形容。“我做的很多1000戶左右的小區,即使安裝率按80%算,按現在的資費標準30M寬頻每戶一年收費720元,一年的收入超過56萬元,前期設備投入、安裝工費、維護費用和給運營商交的寬頻費只需要5萬元左右,一年一個小區毛利就可以達到50萬元。”
不過,記者就寬頻壟斷等問題諮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得到的答覆並無二致,均表示,“工作人員與物業公司簽訂排他性協議,進行壟斷經營本身就是違法違規的行為,絕不允許小區寬頻壟斷的情況出現,更不會縱容工作人員和小區物業進行串通。”
處罰措施威懾力不足 監管難題待解
事實上,對於小區寬頻壟斷問題,上至國務院、住建部、工信部,下至地方政府均出臺了相關規定,嚴禁小區寬頻接入服務壟斷。
早在2013年4月,住建部就聯合國家質檢總局發佈了《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範》,明確要求:“住宅區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設計,必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公平接入,用戶可以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
而廣東、河南、河北等多個省份也相繼出臺了規範條件或暫行規定,不過各地對寬頻壟斷行為的判罰主體和處罰標準並不一致。例如,2014年9月1日施行的《廣東省資訊化促進條例》規定,電信、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等業務經營者不得與項目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等簽署排他性、壟斷性協議,或者以其他方式實施排他性、壟斷性行為。
《廣東省資訊化促進條例》條例將監管的許可權授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河北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確認用戶對於電信運營商具有自主選擇權,“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通過與項目開發者、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用戶簽訂排他性協議等方式,阻礙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進入區域提供服務,限制用戶選擇其他依法開辦的電信接入業務。”
而今年3月16日,河南省政府出臺的《河南省住宅區寬頻網路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也對住宅小區寬頻壟斷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處罰主體為通信管理部門,“電信業務經營者直接或間接投資新建住宅區寬頻網路設施建設,造成住宅區寬頻接入服務壟斷的;在既有住宅區光纖到戶改造中未執行共建共用有關規定的;與住宅區建設單位、業主、物業服務企業等簽訂排他性協議,壟斷住宅區寬頻接入服務的,由通信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將相關責任主體記入黑名單並予以通報。”
壟斷經營行為的處罰措施威懾力不足,運營商或代理商的違規成本小也是造成小區寬頻市場壟斷經營行為屢禁不絕的原因。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也告訴記者,“各地的通信管理局只能對運營商或代理商作出處罰,無權處罰開發商或者物業公司,因此還需要通信管理局和當地房管部門聯合執法,同時在房地産項目驗收時,可以將多家運營商寬頻同時接入作為房屋驗收合格的一個前置條件。”
寬頻提速,首先要把進場難問題解決。在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春暉看來,在現階段,推進寬頻進社區,政府部門強力介入仍然必要,同時可以傚法三大電信運營商成立鐵塔公司負責基站建設的方法,實現“網業分離”,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解決通信設施重復建設、人為壟斷等問題。
(責任編輯: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