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享通信:虛擬運營商的成長樣本

  • 發佈時間:2015-12-21 03:31:3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大潮下,虛擬運營商未來的成長空間在哪?

  作為首批獲得移動轉售牌照的虛擬運營商,分享通信集團基於原有的基礎通信業務,結合長期服務行業大客戶優勢,探索出了全新的B2B2C商業模式,創新出多項精細化的行業行動通訊業務。

  分享通信集團董事長蔣志祥還提出一個觀點,即手機SIM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手機作為控制終端,通過SIM卡與用戶銜接,增加用戶的黏性。無論是金融、教育、醫療等任何領域,都可以從SIM卡的入口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

  憑著巧妙的差異化定位及服務,分享通信集團已在虛擬運營商領域打下一片天地。

  明年做到一千萬用戶

  2015年馬上接近尾聲,行動通訊轉售業務試點期即將截止,目前工信部已著手對獲牌企業的表現進行綜合考評。

  總體來看,虛擬運營商的用戶發展情況與牌照發放時的預期存在較大差距,獲牌企業之間也逐漸拉開了距離,部分企業堅守著虛擬運營陣地,部分企業選擇停止或者退出,有的則依舊未正式開通業務。

  這其中,分享通信集團是為數不多的將虛擬運營商業務做得有聲有色的企業。

  2013年12月26日,分享通信獲得全國民營資本電信運營商牌照,其號段為“170”。2014年5月9日,分享通信集團發佈了自己的電信運營商品牌——“分享通信”,並正式推出了無限暢打套餐,率先在3000多位企業家中展開試商用,成為全國首個從高端用戶群切入的民營電信運營商。

  分享通信董事長蔣志祥對新京報記者説:“目前分享通信的各産品線加起來共有五百多萬用戶,每天有一萬左右的用戶量增加。目標是明年能夠做到一千萬的用戶,並且明年實現盈利應該問題不大”。

  2015年北京通信展上,分享通信集團還曾透露,該公司ARPU值高達97元,是當前國內虛商中最高的。ARPU值即平均每用戶每月收入,是衡量運營商賺錢能力的重要指標。ARPU值能夠做到97元,這在虛擬運營商中並不多見。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虛擬運營商的平均ARPU值為13元,僅為三大運營商ARPU值的1/3。

  蔣志祥説,分享通信集團推出“SIM+”計劃,將通過“SIM+”計劃不斷打造高品質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活體驗,構建“平臺+行業+終端+應用”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生態鏈,對接下來用戶數的增長和産品增值力充滿信心。

  不做存量做增量

  在與傳統運營商競爭中,分享通信靠什麼取勝,僅僅是價格嗎?

  用蔣志祥的話講,價格戰本身不是長久之計,他更看重的是差異化能力的構建。

  分享通信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它不做存量市場,而是做增量市場。增量市場主要指企業客戶,不直接面對公眾,正好與傳統三大基礎運營商的核心業務巧妙錯開,這成為分享通信的立身之本,即B2B2C的業務模式。

  據了解,目前分享通信共擁有五大平臺品牌:“綠”、“集”、“享”、“連”、“尚”,分別面向教育、集團用戶、金融市場、物聯網和時尚人群,並針對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務。

  比如“集”品牌,旗下産品集節號,是針對集團公司的員工所定制的服務。使用這個服務,老闆可以看到所有員工的溝通,手機號就相當於座機一樣,裏面所有的數據都會在公司備份,以方便公開透明的內部溝通。目前一些政、企單位陸續使用該服務。

  “這個集節號是對公,而個人號碼是對私,彼此完全分開,並不相互影響。我們一開始推此業務的時候,地方的三大運營商還以為我們搶了他的客戶,實則沒有”,蔣志祥説。基於這種純粹的差異化策略,分享通信和各地的三大基礎運營商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未來會不會涉足更多的2C市場?蔣志祥的回答是,目前公司制定了三年計劃,完全是針對行業和企業客戶,尚沒有考慮2C市場。他認為,企業用戶和行業用戶是虛擬運營商最大的增長點。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流量分層的價值逐步得到體現,如何把流量的價值最大化是他們現在要做的重要工作。

  SIM卡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

  今年以來,分享通信集團借勢“網際網路+”提出了“SIM+”的概念。

  蔣志祥表示,SIM是分享通信(Sharing Internet Mobile)英文首字母縮寫,“SIM+”(也是分享+,而“+”又是中文“十”的意思)也即代表分享通信集團成立十週年;SIM卡是手機連接網際網路的核心,“SIM+”即是移動網際網路+;“SIM+”計劃,旨在對SIM卡流量入口進行流量分層、分級管理;整合SIM卡的認證、支付等功能,構建移動網際網路生態鏈,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提升流量價值,讓移動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

  為此,蔣志祥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他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SIM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口,手機作為控制終端,通過SIM卡與用戶銜接,能夠增加用戶的黏性。

  “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應該分層分級地去管理,因為消費是分層分級的。我們有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消費群體的産品,不同的入口流量會變現不同的價值。把SIM卡入口做好,再去做分發的時候,就會為社會節省極大資源,並且因為這種分層分級的精準度,會讓資源的匹配更加有效,並且提高效率。”蔣志祥説。

  以“SIM+”計劃為依託,分享通信集團構建了“行業+平臺+終端+應用”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生態鏈,強調流量分層的價值和平臺價值。

  比如,分享通信集團旗下的“綠”品牌産品,是以未成年學生為對象,圍繞教育行業開展移動網際網路服務。“目前綠平臺有100多萬用戶,隨著用戶規模的積累,一個面向教育群體的流量分層‘平臺’就會形成”。蔣志祥介紹,平臺內的流量可以再分層,可以為移動教育、移動家教、微視頻、教育社交等相關業務的疊加推送提供可能,並且能對接終端,疊加各種各樣的應用。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分享通信集團不會獨享“市場蛋糕”,而是和大家分享,引入産業鏈上的眾多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移動互聯生態系統。

  “SIM+”戰略一方面體現了運營商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構建生態系統,讓分享通信不僅跳出了單純發展用戶規模的競爭,而且立足於更大的市場,創建了獨特持續的盈利模式。

  全國建“合夥人”制分公司

  有了戰略和産品,開拓用戶是分享通信集團下一步的重心。

  據了解,分享通信集團以“分享”的理念和模式,在全國各地開設多家分公司。分公司和總公司之間是“合夥人”的機制,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與者幫忙推廣分享通信的品牌和産品,然後通過“話費分成”共同獲益。

  “目前合夥人制分公司已經全國開花,全國員工規模迅速擴展到近3萬人,分享通信集團也為此建立了新的管理平臺,著力提升員工素質。”蔣志祥説。

  除此之外,國際化市場也是一個機會。蔣志祥介紹,分享通信圍繞“一帶一路”已經開始了走出去的計劃,正在跟很多國家交流,希望把中國的經驗帶給它們。“這些對三大基礎運營商來説並沒有太大吸引力,對我們來説反而是好機會,可以幫海外一些運營商做精細化管理,這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潛在市場”。

  蔣志祥説,與多數虛擬運營商不同的是,分享通信集團是把移動轉售業務當成主業來做,而多數拿到牌照的虛擬運營商都將此作為副業,分享通信集團 “專注”就在於此。

  而相比三大基礎運營商,“在大眾用戶方面,我們一直沒有他們做得好,我們主要的優勢就是做産品和服務”。蔣志祥説,他清楚地知道,分享通信集團做産品和服務不是靠職業經理人思維,而是老闆思維,做産品有緊迫性,與使命和擔當有關,所以能做出更貼近用戶的服務。

  基於以上,分享通信集團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做國內第四大運營商。何時能夠實現,蔣志祥顯得很謙虛。他説,公司先從一家小運營商做起,沿著這個目標去做,對未來充滿信心。

  采寫/李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