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精準發力“摘窮帽”

  • 發佈時間:2016-02-05 08:32:2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蘭瑩瑩

  隆冬時節,走進河北滄州市獻縣高官鄉劉莊子村。標準化養豬場內,800多頭膘肥體壯的種豬讓人眼前一亮;村文化活動室內,村民吹拉彈唱自得其樂……這樣的幸福圖景詮釋著滄州市質監局駐村工作取得的成果。

  滄州市質監局在駐村扶貧工作中不斷探索新觀念、新機制、新模式,挖掘和激發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動力。特別是從2014年11月開始,該局派出工作組深入幫扶村開展工作,奏響了一曲同步小康的攻堅脫貧凱歌。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劉莊子村的扶貧産業初具規模,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明顯增強,農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已幫助全村50戶、229人實現脫貧。

  劉莊子村地處三縣交界處,是離獻縣縣城最偏遠的一個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的純農業村,扶貧任務艱巨。為做好這項工作,滄州市質監局專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組長的駐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安排一名班子成員專門負責包村扶貧工作。在人員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選派4名骨幹力量駐村扶貧。該局主要負責人把劉莊子村作為基層聯繫點,堅持和駐村幹部一起走村入戶搞調研,研究發展思路、制定扶貧措施,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領導班子做駐村扶貧工作組的堅強後盾,與駐村工作組成員開通微信平臺,每天了解駐村工作情況,每月聽取一次駐村幹部工作彙報,幫助分析解決扶貧工作中的問題。該局在機關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擠出20萬元資金支援扶貧工作,並多渠道爭取各項扶貧資金210萬多元。

  工作組入駐之後,經過分析,認為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觀念落後,缺乏改變落後面貌的志氣。為此,該局主要領導第一時間深入鄉、村調研,與鄉黨委和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座談,共同分析貧困原因,梳理脫貧路子,幫助貧困村幹部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實現從等著“輸血”向自我“造血”轉變。先後4次安排駐村工作組帶領村幹部和村民代表走出去參觀學習,先後到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産業發展走在前面的黃驊東常莊村、小堤柳村、獻縣西留路村、百姓莊村、單橋村等先進村參觀。幹部群眾通過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受到了觸動,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志氣,樹立了早日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

  工作組入村後迅速投入工作,採取入戶走訪、群眾座談、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多種形式,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劉莊子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原有的鄉村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既嚴重影響村民的通行,又成為該村經濟發展的障礙。“要致富,先修路”,這是村民與工作組達成的共識,也是村民多年盼望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工作組積極協調修路資金,該局班子成員和駐村工作組帶頭捐款獻愛心,劉莊子村民深受感動,也自發組織捐款活動。工作組和“兩委”班子5+2、白加黑在施工現場督導工程進度,僅用了一個月,村內2.15公里水泥路、1.3公里磚道全部竣工。隨後,連接當地鄉政府的3.8公里聯村水泥路也于9月底完工,徹底解決了“通行難”問題。為了改變劉莊子村臟、亂、差的落後面貌,打造能夠“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工作組同村民一道,清除垃圾、雜物,完成環村綠化,清理坑塘淤泥,種荷栽柳、蓄水養魚,建成了村民休閒的去處——“蓮心池”。為改善“村兩委”辦公環境和村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籌資近20萬元新修了“村兩委”辦公室和村民文化健身廣場,擦亮了窗口,樹立了形象。

  工作組深入實地考察研究,立足該村實際,確定了以發展農村養殖、種植業為突破口,建立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産業模式。當得知總部在深圳的“溫氏集團”計劃在獻縣擴大“家庭牲畜養殖”的資訊後,工作組第一時間協調爭取,大力宣傳發動村民積極參與,用心、用力、用真誠感動了項目負責人,爭取到該項目落戶劉莊子村。目前,兩座投資50余萬元的標準化養殖場正式投入使用,直接使20戶貧困戶脫貧,並帶動了部分村民發展養雞、養羊等特色養殖。扶貧工作組積極推動土地流轉13.33公頃,扶持農業種植大戶進行規模化種植,建立了紅棗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紐帶,將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實現了與市場的有效對接,降低了市場風險,紅棗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渠道。

  通過駐村扶貧,讓劉莊子村幹部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拉近了質監部門與群眾的距離。下一步,該局將根據扶貧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拓寬産業發展路子,利用合理流轉土地,吸引外地商戶和本地打工返鄉人員投資建設有機蔬菜和食用菌大棚40座,吸納貧困戶以土地出租、大棚分包或雇工形式參與分紅和受益。二是進一步開發利用村裏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農業産品,發展“農家樂”休閒觀光農業,讓農民“守家在地”實現就業創業。三是加強就業指導,幫扶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城務工就業。四是組織全局幹部職工對低保對象、五保戶、特困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通過以上4個途徑,力爭年內全村剩餘的42戶貧困戶、15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全面建設小康路上掉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