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善於長跑”才能做強品牌

  • 發佈時間:2015-10-22 08:32:2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10月17日,京東和騰訊宣佈推出戰略合作項目“京騰計劃”,到發佈會現場助陣的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搶去不少風頭。這位有“大嘴”之稱的副總裁放言:“在全球市場,華為目前排名第三,明年到後年會做到全球第二。相信超過蘋果、三星,成為第一也比較快。”這讓人想起不久前他説過的另一句“大話”:“未來全球只有兩家手機廠商能夠活下來,其中之一是華為。”

  這些大話肯定許多人不愛聽,但從余承東嘴裏説出來,畢竟還是有分量的,不能當真,也得當心。分量體現在哪兒?就體現在“華為”這兩個字上。自去年登上全球著名品牌諮詢機構Interbrand發佈的“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年度榜單(94位),實現中國品牌在該榜零的突破之後,華為今年再次上榜,並向前提升了6位,排名88位。這個位次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得到的,其含金量非常足,足到可以把余承東的大話都鑲起來。要知道,相比其他各種單純以市場價值論座次的品牌榜,Interbrand更關注品牌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市場影響力。像石油、電信等領域的那些“國”字號大佬,雖品牌價值總量巨大,但它們主要是憑藉市場壟斷地位獲得了客戶、財務和發展潛力,即使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這種市場化的技術類品牌,也主要是靠中國市場龐大的人口基數提供分值,所以並不被Interbrand看好,而只有華為這樣靠自身技術實力打天下,其收入的2/3來自海外市場,才會被Interbrand當成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品牌,為其在榜單上留出一席之地。

  華為有實力,余承東才能任性,這一點大家都懂。事實上,余承東“大嘴”一張,説出來的也不儘是大話,有些話,也是有很高含金量的。“京騰計劃”發佈會“放言”之後,余承東表示:“華為善於長跑,不急於求成。華為終端開始起飛了?還沒有,我們還處於打基礎的階段,未來爆發力會更強。”能説出“善於長跑”這四個字,就足以表明余承東不是滿嘴跑火車,他很清楚華為成身立命的根本是什麼,也知道華為做強品牌的關鍵在哪兒。

  “善於長跑”,正是針對中國大多數企業急於求成、目光短淺、只想賺快錢的現狀而言的。由於缺乏長遠打算,不少企業對未來透支嚴重,以至於發展後程乏力,出現許多足以影響市場生存的問題。這從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身上看得很清楚。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汽車市場也進入快速成長期。從2000年至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年産銷增速平均達到24%,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這時候的市場壓力不夠大,只要汽車造出來就有人買,而車企也多是機會主義者,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認識不到産品品質的重要性,只是面對膨脹的市場需求、寬鬆的競爭環境,粗製濫造,蘿蔔快了不洗泥。然而,市場容量畢竟有限,伴隨我國汽車市場擴張漸趨放緩,合資汽車産品的下沉,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升級,自主車企過去的傳統發展思路已難以為繼,銷量不斷下滑,生存壓力日增。

  而華為早就預判到這種情況,認識到市場競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需要根據長跑特徵制定並堅守企業發展戰略。能夠支撐長跑的長久動力是什麼?華為的回答是:技術。在華為看來,技術研發遠比市場佔領更重要。根據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公佈的報告,華為在2014年以3442件的專利申請數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為申請專利最多的公司。沒有專利保護始終是一條腿走路,HTC和蘋果的專利戰爭便是很好的例子。而眾多國産手機在國外市場頻頻陷入專利危機,更是教訓慘痛。

  認識到長跑的道理,就懂得培育品牌的重要性。華為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一員,當然是其長年品牌培育的結果。華為通過文化價值傳播、産品品質、售後服務等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評價和認知,進而通過品牌溢價實現盈利。其核心理念是:硬體不只是工具,同時也是身份、價值的象徵。“善於長跑”,並非只是華為的市場發展戰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其他中國品牌都可以參照的一種普適選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