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防止電梯“帶病”運作

  • 發佈時間:2015-10-22 08:32:2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王洪革 井鳳燕)山東德州市質監局近日開展了電梯安全大檢查活動。該局明確要求,逐臺檢查、逐臺整治、建立臺賬、對賬消號,不漏一台,及時消除隱患,防止電梯“帶病”運作。

  此次檢查活動,由該局領導帶隊,派出督查組,分赴各縣(市、區)開展督導督查工作。以商場、酒店、學校、醫院、居民小區、黨政機關等人員密集場所為重點,重點檢查電梯定期維保、應急反應救援電話、老舊電梯隱患消除等監管落實情況。對生産、使用管理、維保、檢驗、監督檢查、行政執法、老舊電梯整治等環節層層開展。截至目前,已檢查註冊登記的電梯6445台,其中包括在用垂直電梯5715台,停用垂直電梯246台,在用橫向電梯369台,停用橫向電梯115台。共檢查生産企業8家,發現問題6項次;檢查維保單位191家次,發現問題79項次;檢查檢驗機構1家,發現問題32項次;檢查監察機構5家,發現問題15項次;檢查執法機構1家,發現問題3項次;共查處違法案件11件,處理電梯類投訴舉報25起。

  電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有乘客電梯、載貨電梯、觀光電梯、醫用電梯、自動扶梯等,主要分佈在商場、醫院、機關、高層住宅等公眾場所,截至目前,德州市註冊登記的在用電梯有6000余臺,近9年來,未發生過傷亡責任事故。從檢查的情況來看,居民小區是隱患電梯的重災區。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安全檢驗合格證缺失或過期、維護保養不及時、電梯內的呼叫鈴形同虛設等。督查結果顯示在電梯運營中,涉及到的所有權、使用權、物業管理權、技術管理權和具體使用者,往往是多個主體。主體責任不明確成為問題主因,一旦發生問題容易推諉扯皮,應急救援也往往不能及時到位。

  據介紹,住宅區電梯的所有權歸業主,但維護管理責任在物業,“物業公司是營利機構,對電梯維修投入的成本必定有限。”德州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科長譚強説,不少物業在選擇維保公司時,只看重低價,導致維保單位不斷壓低成本,相應的電梯維保次數和品質就難以得到保證。“維保過程中,如果偷工減料、重效率輕品質,電梯安全隱患就更大。”例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電梯屬於特種設備,每15天至少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但是部分電梯維保單位並沒有按規定履行。

  電梯作為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種設備,從生産出廠到最終報廢,涉及電梯的設計單位、生産單位、安裝單位、使用單位、維護保養單位、檢驗單位等多家單位。因此,製造商、運營方、使用者都要進行多重防範,住建、消防、電梯管理單位等各部門協同管理,方可建立起電梯安全的堅固鏈條。

  “民眾要把電梯事故與故障區分開,不要盲目恐慌。電梯的安全裝置非常多,比如在曳引電梯(即升降式電梯的一種)一般不會出現從較高層突降到較底層的情況,當電梯的下降速度達到額定速度的1.15倍時,電梯就會啟動安全裝置,迫使電梯停住,不會加速度墜落。”譚強説。

  質監工作人員提示,面對電梯安全問題,群眾應該在乘坐電梯前了解安全常識和遇到電梯危險時及時採取合理的措施。比如,遇到危險時,馬上按下電梯報警按鈕與值班人員取得聯繫;如果乘坐的電梯有通訊信號,可利用電話與外界聯繫;間斷地敲打電梯壁,引起外界關注;千萬不要盲目自救,耐心等待外部救援是最安全之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