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用品質監督推動品質提升

  • 發佈時間:2015-10-22 08:32:2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把時間退回到5年前,可能很多質監人未必能明白品質提升工作到底是做什麼的。並非是大家對業務不熟,而是和抽查、生産許可證等“傳統手段”相比,品質提升確實顯得有些不太一樣。

  品質提升的不一樣,首先在於“量身定做”,品質提升沒有標準模式,每個區域、每個産品的提升方案都不相同,所採用的手段和方法也不一樣;其次是“內聯外合”,要做好品質提升,既需要和系統內的其他業務部門聯手,還要和系統外的其他職能部門合作,要想“單打獨鬥”是萬萬行不通的;還有一點是“以點帶面”,雖説每個項目都是具體産品、具體區域,但最終目的是,以重點企業帶動其他企業,以示範項目帶動其他區域和行業。

  經過5年多的探索,品質提升到底是做什麼的?這個答案早已清晰,路徑也已基本明朗。從各地的實踐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品質提升不僅可以提升産品和産業的品質水準和效益,還可以提升質檢部門的工作效能和社會認同度。換句話説,品質提升是一件地方政府、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多方共贏的好事。

  明確工作重點 突出重點産品

  從2011年開始,質檢總局把品質提升作為貫穿産品品質監管工作的主線,每年確定品質提升工作的“規定動作”,也就是品質提升工作重點産品和品質提升行動方案。與此同時,總局還要求各地結合區域發展實際,針對支柱産業情況,選擇黨委政府重視、社會關注度高、品質問題突出的産品,做好品質提升的“自選動作”。

  今年,廣東省質監局積極推動省政府出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廣東省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通過品質提升行動,推動全省産品、服務、工程、環境品質水準明顯提升,率先在全國建成品質強省。

  從目前情況看,品質提升工作的3個重點已經明確:一是監督抽查中發現問題較多的産品;二是實施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三是地方區域性産品。各地質監部門在開展品質提升工作中,堅持緊緊圍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把這項工作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結合點、突破口和有效抓手。

  針對監督抽查中發現問題較多的産品,為使品質提升工作有的放矢,湖北省質監局統一匯總梳理了影響産品品質提升的關鍵問題,包括造成産品品質不合格的關鍵技術指標和生産過程式控制制方面的重點問題(發證産品18類、一般工業産品13類),要求各地在實際工作中予以重點關注和首先解決。

  針對實施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河北省質監局將其作為品質提升的重中之重。該省先後出臺了《河北省2015年重點産品品質提升綜合行動方案》、《河北省2015年食品包裝材料産品品質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和《關於加強區域性産品品質提升工作的通知》等方案,對全省産品品質提升活動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針對地方區域性産品,浙江省政府提出,要把“浙江製造”打造成“中國製造”的標桿和“浙江經濟”的“金字招牌”。浙江省質監局選取童鞋、廚具、木地板等優勢産品作為重點,圍繞“浙江製造”,深入開展重點産品品質提升行動,著力打造“浙江製造”升級版,推動“浙江製造”邁向更高品質、更高水準。

  2015年,河南省質監局印發《關於促進産業集聚區發展,服務産品品質提升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突出産業集聚區主平臺、主陣地,突出主導産業和聚集企業,通過解決好企業聚集的重點區域的品質問題,讓開展産業集聚區産品品質提升行動成為質監部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從而帶動全省品質水準提升。

  凸顯監督職能 堅持問題導向

  5年來,各地質監部門在開展品質提升工作中,突出品質監督職能,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發現問題,打開品質提升工作突破口。

  安徽省無為縣是全國著名的四大電纜生産基地之一。針對部分企業違法違規情況嚴重的問題,2010年以來,安徽省質監局通過開展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嚴格生産許可證管理、創建優質産品示範區等工作,採用多種監管手段,幫助企業提升品質、産業轉型升級。

  為真實地反映並全面掌握木地板産品品質狀況,南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省、市級監督抽查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品質對比抽查,主要是針對該區生産的産品和區域外的産品及國內一流品牌開展對比,找出該區産品存在的差距。目前已全部完成抽查計劃,産品品質合格率達到97.2%。該局還邀請專家對抽查結果進行品質分析對比,提出了品質對比結果分析報告,為提升和改進産品品質提供了技術支撐。

  湖北省質監局連續兩年把品質提升作為“抓品質”的首要措施,把品質提升與改革創新、行風建設列為全省質監工作的三大支柱。在品質提升行動中,結合重點産品,組織開展了“三查兩嚴”活動,共約談問題企業和市州局180多人次,對137家品質嚴重不合格企業進行了公開曝光。

  今年以來,河北省質監局下發了《建築防水卷材産品專項檢查、監督抽查和行業調查的通知》,提出要在監督抽查、無證清查、專項檢查的基礎上,開展行業調查,對全省建築防水卷材行業進行摸底,並結合抽查結果進行風險研判,找出企業發展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並給出解決方案。

  今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山東省東營、濱州等地區一些企業涉嫌非法生産車用調和汽油的問題後,山東省質監局對全省從事汽柴油生産、成品油生産的企業和所有化工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企業1203家,發現無證煉化企業9家、具備車用“調和汽油”生産能力的非煉化企業50家,核查16條群眾投訴舉報線索,立案查處7起違法案件。今年以來,山東各地通過巡查、分類監管、證後監管、專項檢查等方式檢查12類重點産品生産企業1345家(次),發現存在問題企業84家,督促完成整改企業84家,召開品質分析會12次。

  山東壽光市質監部門在建築防水卷材品質提升行動中,完善産品品質管理的預警機制、品質追溯機制和協作聯動機制,通過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白天檢查與零點行動相結合、工作日正常巡查與節假日抽查相結合、接受群眾舉報與接待投訴相結合等方式,強化聯合執法,加大對制假售假企業的檢查打擊力度。對産品品質違法行為,該局嚴格按照“一次停産整頓,二次吊銷生産許可證”的辦法,依法嚴肅處理。

  強化幫扶措施 監管服務並重

  各地在品質提升工作中,一手抓監督,一手抓服務,一方面嚴格監管,嚴厲開展“三查兩嚴”,另一方面熱情服務,發揮職能優勢,幫企業提升品質管控能力。

  河南新鄉市質監局實行了領導幹部服務産業集聚區産品品質提升聯繫點制度,對口服務企業,一抓到底,服務到底。

  該局組織65名全省知名品質專家組成服務企業專家團,主動到府為企業送服務。與此時同,該局還探索完善了在産業集聚區建立工作站、提供檢測、研發、標準制修訂、學術交流“打包”服務等4種服務産業集聚區發展模式。

  河北邢臺市質監局結合童車、人造板兩個優勢産業的發展需求,一方面“走出去”,組織生産企業到外地參觀學習,引導企業逐步摒棄“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請進來”,聘請了行業內品質專家免費為企業的管理人員、檢驗人員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準。

  近年來,安徽省質監局給合地方需要創新開設“品質流動診所”,用這種新模式幫助企業找準品質問題的癥結,明確品質提升切入點,受到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該局在工作中,將“品質流動診所”與監督抽查不合格後處理工作相結合,與産品品質提升工作相結合,與優質産品生産示範區創建相結合,與企業分類監管相結合,與産品品質安全風險監控工作相結合,通過“六結合”來突出監管服務效能。

  陜西省質監局在陜西天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雙向式監管”試點項目的過程中,一方面幫助企業從管理層到一線工人進一步強化品質管理意識,另一方面糅合品質、計量、標準、監督四大方面,為企業量身定做了“四位一體”品質管理模式,實現企業的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改進。

  在2014年第二季度廣東省水嘴産品專項監督檢驗中,江門市26家企業生産的26批次産品中,有11批次不合格,被省質監局提出品質警示。

  為此,江門市質監局成立了水嘴産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江門市水嘴産品品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召開了300家水嘴生産企業管理人員參加的品質分析和專項整治動員會,邀請技術專家給企業詳細講水嘴産品標準,找準品質問題癥結,實現了合格率的快速回升。

  開展各方聯動 形成提升合力

  品質提升工作的特點之一就是,發揮各方優勢,形成品質提升的合力。從各地的經驗來看,確實達到了“1+1>2”的效果。

  為了讓地方政府了解區域産品的品質狀況,廣東省質監局對監督抽查不合格産品發現率在30%以上的區域實施品質警示,並抄送當地政府。4年來,該局先後向15個地市分別發出43次品質警示,涉及燃氣灶具、插頭插座、毛髮護理器具、兒童及嬰幼兒服裝、電池等27種産品。

  2014年底的一次專項監督抽查顯示,河北臨西縣滾動軸承産品抽樣合格率僅為14.3%。臨西縣質監局向縣政府提交了《軸承産業品質提升報告》。臨西縣隨即開展了軸承産品品質綜合整治工作,要求不合格企業全部停産,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一家家進行驗收。對小作坊、黑窩點,以及不按規定停産整改的企業,由供電部門採取斷電措施;對拒不整改的,由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臨西縣政府決定用兩年的時間完成軸承産業的品質提升和轉型升級。

  近年來,四川省質監局組織推動部門互動、行業聯動、消費拉動、媒體帶動、社會推動等“五方齊動”,建立起政府實施監督、市場優勝劣汰、行業自我約束、社會輿論跟蹤、群眾廣泛參與的“五位一體”産品品質監督與提升工作模式。

  上海市質監局聯合團市委成立青少年用品品質安全聯盟,建立由政府機構、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行業協會、知名企業及關心、關注青少年用品品質安全的各界人士共同組成的會員制聯盟機構,致力於通過一系列機制性、常態化工作的開展,努力推動青少年用品品質提升。

  2013年,安徽省質監局在全國率先開展産品品質安全大學生志願者活動,獲得總局高度認可。2014年以來,該局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參加重點産品品質提升工作調研活動,共完成專題調研報告8篇,提出重點産品品質提升的新思路、新舉措,取得了良好的品質教育和宣傳發動作用。

  近年來,浙江省質監局聯合不同部門和行業協會,分別針對不同産品制定開展品質提升的指導意見,先後召開了6個品質提升工作會議及現場會,基本建立起部門聯動、政策牽引、監督檢查、行政執法、技術支撐、行業自律和宣傳引導相結合的品質提升工作機制。

  在品質提升行動中,河北省各級質監部門在地方政府領導下,與工商、公安、環保、國土、電力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以打擊摻雜使假、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和無證生産為重點,加強聯合執法,增加檢查頻次,共查辦區域産品品質違法案件13000多起,促使2100家效益差、競爭力弱或有嚴重品質違法行為的企業退出市場。

  品質提升就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跋涉。我們高興地看到,在跋涉的過程中,質監部門的重要性得到了彰顯,質監工作者的能力得到了鍛鍊,産品品質監督工作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轉型升級。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彭燮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