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海信獲夏普美洲市場品牌授權 海外自主品牌尋捷徑

  • 發佈時間:2015-08-05 10:49: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8月1日,海信電器(600060.SH)宣佈與關聯公司一起斥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電視在墨西哥的工廠,並將獲得夏普在美洲市場的品牌授權。8月4日下午,海信集團負責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林瀾在微信發佈會上表示,海信將接手夏普電視除巴西之外的美洲業務。8月27日,海信將在美國紐約舉行發佈會,公佈在美國市場的新一輪戰略計劃。

  海信美國分公司總經理劉斌透露,海信本次收購的資産,主要包括液晶電視産能300萬台/年的夏普墨西哥工廠100%的股權,以及美洲地區(巴西除外)的夏普電視品牌業務的授權。在此次交易中,海信獲得了夏普在美洲的五年品牌授權期,今後海信在美洲市場將實行海信、夏普雙品牌運作。

  並購為了産能和品牌授權

  談及此次收購的目的,林瀾説,這次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並獲得了夏普品牌的授權,並不是收購夏普本體。海信近期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彩電主流品牌且穩居前三。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通過技術、産能、市場等多種渠道同步進行,當然也包括海信擅長的並購這一捷徑。夏普是“液晶之父”,無論是技術積累還是生産能力以及渠道資源,都是海信心儀已久的。

  夏普墨西哥工廠是其主要的海外生産基地,其生産過程包括Open Cell、SMT、模組等深度加工,特別是大尺寸液晶屏的生産,包括80寸和90寸的4K智慧電視

  北美、歐洲、澳洲這三個發達市場是海信國際化的戰略突破口。在美國,海信品牌電視已全部進入沃爾瑪、百思買以及考思特等不同類型的巨頭渠道,發展勢頭良好。“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不僅有利於解決美洲産能瓶頸,同時,通過夏普品牌的授權,海信能更多地獲取渠道資源,從而實現海信在美洲市場的快速成長,增強我們在渠道以及規模上的議價能力。”林瀾説。

  那麼,夏普為什麼選擇海信?夏普的公告表明,夏普是為了美洲液晶電視事業實現轉型,讓夏普的品牌與海信的銷售能力共同實現美洲液晶電視事業盈利。

  “中日韓三國目前壟斷了世界電視市場。近幾年,日本企業因為種種原因,在淡化或者説調整彩電産業,而中國企業乘機崛起。”林瀾説,截至目前,海信在世界市場高端産品中名列前三,自主顯示技術ULED也讓海信的畫質階段性登頂領先。在電視的智慧化方面,海信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據美國Netflix提供的數據,海信電視用戶的活躍度最高,其背後是交互設計的功底。

  雙品牌協同發展助力扭虧

  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海信接手夏普美洲業務,最大的難點在於兩個品牌如何協調,以及如何讓夏普美洲業務儘快扭虧為盈。

  林瀾坦言:“接手夏普美洲的業務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是夏普對海信能否振興美洲需要磨合,第二是這次收購對海信也是個極大的考驗。”

  其實,近幾年海信放棄了很多海外並購的機會。在這個行業有很多並購的機會,海信具有豐富的國內並購經歷,也不乏國際並購經驗。在過去的四年裏,海信分別成功並購了加拿大技術公司Jamdeo和美國晶片公司Qrchcom,都得到了良好的過渡和消化。

  “夏普是日本第一台電視機的生産者,是‘電視之父’更是‘液晶之父’,我們希望通過海信的效率、積極投入,在夏普的支援下,在美洲地區儘快實現增長。因此,對運營夏普美洲工廠並提高夏普品牌在美洲市場的表現我們充滿信心。”林瀾説。

  收購之後,將如何處理海信和夏普品牌的定位呢?劉斌表示,在美洲,海信未來將採用雙品牌戰略。目前在美國市場,夏普的品牌知名度、渠道關係、進店率都較好,結合海信的快速反應,管理提效,提升業績,一定會實現雙贏。

  “具體地,第一是我們會接手夏普品牌,兩個品牌分別獨立操作;第二是在電視品牌的存量認知上,我們要承認夏普大於海信。因此,對夏普我們定位於高端品牌,海信定位於中高端品牌;第三是我們會儘快將海信的ULED顯示技術以及網際網路交互技術移植到夏普品牌的産品上,提高夏普品牌的産品在美洲特別是北美市場上的表現,尤其是高端市場的佔比。”劉斌預計,海信美洲業務將因此而增加20億美元的收入。

  至於工人的安置,劉斌説,夏普墨西哥工廠大部分員工都會留用,隨著産量的增加,工人數量還會增加。海信、夏普雙方已經啟動和員工及工會的溝通,使員工了解工廠的發展,並積極工作。“海信每年的電視出貨量已經達到1600萬台,海信將利用精工製造、智慧化生産、深加工、自動化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對夏普墨西哥工廠生産車間改造。”

  海外樹立自主品牌的捷徑

  除了海信,國內多個家電巨頭2015年都有“國際化”動作。青島海爾斥資約48.74億元收購母公司海爾集團旗下的海外業務資産,進一步促進海外業務的良性發展;創維收購了德國彩電老品牌“美茲”,機頂盒業務在海外也有並購……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電子家電行業部副主任高士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説,2015年國內家電市場增速下滑,如果不加大國際市場投入,未來增長空間小。

  領先的中國家電企業都到了千億級規模,像海信集團2014年的營業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到了這個階段,需要考慮樹立海外自主品牌,因為中國原來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代工的利潤空間變薄。”高士旺説。

  近年,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做自己品牌,投入很高,效果並不是短期內能顯現。因為跟手機不同,家電是耐用消費品,可能七八年才替換一次,所以家電品牌的更替也比手機慢。高士旺認為:“因此海信改變過去靠自己打拼的道路,通過並購加快海外自主品牌的建立,這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條捷徑。”

  過去十年,聯想、TCL、海爾都在海外進行了跨境並購。跟以往不同,此次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及2015年創維收購德國“美茲”,金額並不是很大。“像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合作成功後,再談下一步,以降低並購的風險。”高士旺認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