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仗恃背後都是利

  • 發佈時間:2015-10-15 09:32:1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青島“天價蝦”事件引發全民對景區宰人現象大吐槽。對於何以能宰,人們普遍認為是市場監管出了問題,這讓宰人者有了仗恃,讓他們可以隨意欺生,放心大膽地坐地起價。

  事實上,比起青島的蝦,宰起人來更快、更狠的刀,是雲南的藥。媒體報道,十一期間,四川的彭女士到雲南香格里拉藏彝大觀風景區遊玩,被一位“偶遇”的熱情“遊客”引薦到一家商店裏買霍山米斛,説這藥功效神奇,還便宜,別處賣40元這裡只賣20元。彭女士動了心,決定買一些,就按照“遊客”的説法讓店家拿了些藥材打成粉,裝袋稱重。稱完重一報價,彭女士傻眼了——910克,18200元。她本以為這藥是論斤賣,可萬沒想到人家是論克!藥已然打成粉,退不了貨,彭女士只能付錢。

  這明顯是有預謀的欺詐行為。像彭女士這樣由於不懂相關藥材知識也不懂自我保護而被欺生的遊客還有很多,而這樣的事好幾年前就有媒體在報道了,但時至今日仍有發生,可見當地監管部門的不作為。

  有了仗恃,不光小店賣藥膽子大,大廠産藥也敢亂來。媒體報道,包括北京在內,全國多地的醫院、藥房裏,用於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當這種供應數十年的基本藥物消失後,潘生丁危機已經轉化為需要這種廉價高效藥物患者的危機,有患者輾轉全國各地求藥而不可得。已經形成危機的還有魚精蛋白、銀翹衝、維腦路通等大量廉價藥,這些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廉價藥已難在藥店找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原料市場被壟斷使價格走高、原有的醫保招投標和政策限價制度影響之外,醫院、醫生、醫藥中間商、藥廠等多個環節的各自利益訴求也是形成潘生丁危機的因素。簡單地説,是廉價藥有療效卻無“錢”途,慢慢“被”消失了。

  所有的仗恃,背後都是一個利字。目前,一種來自於台灣的食用菌——牛樟芝,被包裝成“萬能神藥”進入大陸,火得一塌糊塗。然而,我國食藥監部門並未批准牛樟芝為保健食品或者藥品原料進入中國。也就是説,關於牛樟芝的任何治療、保健功能宣傳及産品銷售,在國內都屬於違法行為。儘管如此,由於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牛樟芝便可以繞開法律圍墻,在國內市場遍地開花。功效被無限誇大,且其經營行為涉嫌違法,卻能在市場熱銷,這就跟景區宰客事件一樣,表面看是個別商家的欺詐行為,根源卻是市場監管不作為。何以不作為?俗雲: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看透了利,有些事情就容易理解了。某媒體所做一項調查問卷顯示,在“最不放心食品”選項,保健品被排在首位。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保健品市場的混亂狀況。據一位曾多年從事保健品銷售的知情人士透露,正是抓住了人們,特別是老年人“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心態,保健品市場才日漸火暴;也正是抓住了這些人辨識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差的特點,一些不法廠商才瞅準了機會鑽了保健品市場的空子,大肆生産銷售低成本高售價甚至是假冒偽劣的保健品,瘋狂從消費者兜裏賺錢。這麼説吧,保健品商的經營理念可以這樣概括:“不求有益,但求無害”、“材料不能吃死人,推銷手法要發瘋”。

  只要利潤夠高、成本夠低(特別是違法成本低),不分地域、不分行業,總有人想鋌而走險賭一把。而國內旅遊、藥品、保健品市場混亂的背後,是監管不到位。這就告訴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完善法律法規和市場管理制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特別是要對監管者加強監管,這樣才能剷除仗恃的利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