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添加劑這事不能再含糊了

  • 發佈時間:2015-07-02 08:34:4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添加劑這事

  不能再含糊了

  □胡立彪

  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獲悉,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年底前將完成整合,屆時國內將只有一個食品安全體系,食品安全標準也將從5000多個縮減為約1000個,其中大部分是針對食品添加劑的標準。在此之前,該中心根據監管工作的需要和風險監管發現的問題,組織開展優先風險評估,會同有關部門及時修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單及其配套檢驗方法,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援。這份黑名單將於7月份公佈。

  食品安全標準向“少”整合,以避免存在交叉、重復、矛盾等問題,而非法添加物黑名單向“多”擴容,在減少其漏網可能性的同時儘量不讓合法食品添加劑揹黑鍋,有減法有加法。兩個方向同時發力,意味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將進一步科學化、規範化,這必將推動我國食品安全環境向好發展。

  觀察近些年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們會發現,它們大多與食品添加劑有關,但這個“有關”並不是邏輯上的直接關聯,而多是人為製造的牽強關聯。所謂“人為”,是指媒體報道誤將作為罪魁的非法添加物附著上食品添加劑的身份,以至於人們長期誤以為是食品添加劑出了問題,多次牽強關聯之後,將其妖魔化也就不難理解了。例如大名鼎鼎的蘇丹紅、吊白塊、三聚氰胺等,它們均非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許多人看到我國出了這麼多與食品添加劑相關的事件,就想當然地推定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較低,對食品添加劑管理較松,這也是一種誤讀。事實上,有些添加物在國外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比如蘇丹紅,有些國家至今一直允許使用,但在我國卻未進入添加劑名單,使用即屬非法。僅憑這一個反例就足以説明問題。

  當然,必須承認,我國在食品添加劑管理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食品企業有超量、超範圍使用及違法使用添加劑的現象,這就可能産生食品安全風險。之所以會出現超量、超範圍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或者是因為一些食品加工者相關知識匱乏,不懂如何使用添加劑,沒有按照規定添加;或者是因為加工環境有缺陷,比如原料是新鮮的但加工環境不合格,生産者怕食品出問題就多加了防腐劑;又或者是發現食物原料變質,生産者試圖通過香精、調味劑來改變形態,掩蓋原來的缺陷。這幾種濫用行為雖然都可能産生食品安全隱患,但隱患本身很少來自食品添加劑,而多是來自食品原料。食品安全專家稱,濫用食品添加劑是違反規定的行為,但目前並未見到有因超範圍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而導致吃出問題的報道。

  顯然,比起濫用食品添加劑,真正的安全風險還是來自非法添加物。但治理非法添加會面臨著遠比管理合法添加難得多的問題,甚至理論上我們不可能從制度設計上完全避免非法添加物。道理很簡單,就像大街上隨便看到一個人,我們並不知道他會犯罪一樣,在食品添加劑列表之外的物質太多,我們也無法提前預知哪一種東西會被非法添加進食品中,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像對待人一樣,等其實施犯罪行為之後再對其進行查處,更多的是事後監管。

  事後監管並非完全被動,也可以做到有預見性。畢竟食品生産者非法添加是有利益目的的,即所謂“經濟摻偽”,這也就為監管指出了方向。所以,非法添加物一方面可以通過檢查過去曾經發生過的非法添加現象而發現,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舉報檢查。制度上,實施購買、使用登記備案制,同時加大對違法使用者的處罰力度,也可以有效打擊非法添加。

  列出非法添加物黑名單當然也是非常好的預見性辦法。有人更進一步建議,對食品添加劑使用原則進行方向性調整,變“法不禁即可”為“法不許即禁”,對食品添加劑使用像食品添加劑生産一樣實行許可制度。這樣未嘗不可。只要國家法律政策沒有明確允許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管是否有毒,都必須無條件禁止使用,只要使用就是違法,就要受到嚴厲制裁。在食品添加劑使用上,“寧可錯禁一千,也不放過一種”,似乎並不為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