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誰來向山寨説“不”

  • 發佈時間:2015-06-30 08:32:1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國春秋

  □ 胡立彪

  近日眾泰汽車曝光了T700無偽裝實車圖片,因其外形太像保時捷Macan再次引來輿論一片噓聲。之所以説是“再次”,是因為之前眾泰T600被指抄襲大眾途銳,與後者前臉有“99%的相似度”。正常來説,被人批評之後一般人都會有所收斂,至少不敢太明目張膽地抄了,但眾泰似乎“不走尋常路”,任憑罵聲不斷,該怎麼抄還怎麼抄,而且還毫不掩飾,明告訴你“借鑒保時捷風格”。

  或許正是眾泰這種大言不慚的“借鑒”話外流露出“我就抄你了你能怎麼著”的態度激怒了保時捷,保時捷日前表態,將考慮對眾泰採取法律措施,且已經開始進行法律調查及取證。不過,就目前我國的現狀看,保時捷的法律措施恐難有成效。

  其實,關於模倣造車及相關智慧財産權的爭議很有些年頭了。幾乎每次國內搞的車展都會有模倣車型出現,也都會因此引發業內討論。而吵來爭去,問題並沒有變得明瞭,反而是越爭越亂,特別是“山寨”一詞出現之後,問題更加曖昧複雜了。換句話説,山寨的曖昧性在一定意義上抹掉了此前鮮明的褒貶界線,在簡單的對與錯之外,開闢出“第三條路線”,即一些車企所謂的“逆向開發”之路。

  然而,山寨畢竟是山寨,它是非正常的,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是非法的,對其態度必須得先有一個批判的基調。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指向是在揭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一本質的同時,讓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積極面上,並令其盡可能實現價值最大化。這也是我們在山寨問題上的終極態度。但要實現山寨的積極價值,最根本的還要從摒棄或抑制負面的東西入手。一直以來,我國對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不足,而社會輿論也有一種不良道義傾向,即認為有形財産私有,無形財産共用。這種以“減少産業發展成本”為出發點,對“無形知識”缺乏尊重並企圖對其進行無償佔有的文化心態,正是我們當前最迫切需要批判和糾正的。

  儘管我國為了保護智慧財産權及治理山寨現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但大眾思想觀念取向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眾泰T600竟然超過昂科威、比亞迪S7等眾多熱銷車型,以累計39307輛的銷量,位列中型SUV銷售冠軍,同比增長175%。也許,正是T600的熱銷,讓眾泰更加堅定了山寨的道路,推出了“沒有最山寨,只有更山寨”的T700。有網友表示:“T700我等你,別人怎麼説你是別人的事,我就是始終如一待見你!”山寨一直有市場,這一方面顯示了不良文化心態有著很強的延續慣性,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國現有的産業政策對創新鼓勵的力度還不夠,尚未形成社會氛圍。

  要知道,國內眾多從一開始就下決心走自己的路的企業或品牌,其産品品質早已達到了與世界知名品牌比肩的程度,但他們並沒有同時獲得相應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利益;而那些一上來只為了眼前利益,從不考慮自我品牌建設的山寨者,卻用很小的成本投入及山寨風險代價得以盆滿缽滿。幾年前,陸風在與陸虎的商標案中勝出後,放言“這是一場民族品牌的勝利”,其以私利綁架民族大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表現,實在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恥辱和悲哀。這種局面既是山寨氾濫的肇因,反過來山寨橫行也會加劇這種局面,陷入惡性迴圈。

  現在,必須要對山寨説“不”了。那麼由誰來説?第一個開口的應該是政府和政策。首先要在政策和法律上必須劃清企業創新和盜版倣冒之間的界限;其次是在打擊山寨和培育創新苗子之間,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三是要花大力氣凈化社會環境,建立從官方到民間都普遍注重創新、尊重智慧財産權的文化價值氛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