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侵權賠償節節高智慧財産權金礦待掘

  • 發佈時間:2015-06-29 11:15: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上週五,廣西南寧市中院一審判旋極資訊因侵權賠償朗科科技4000萬元。

  近年來有關智慧財産權的判決金額不斷提高,意味著智慧財産權價值將會不斷凸顯,那些擁有豐富智慧財産權儲備的上市公司價值也需要重新挖掘。賠償金額越高,越會鼓勵上市公司專心科研並拿起法律武器。

  去年7月,深圳中院一審判決理邦儀器因侵權賠償邁瑞3600萬元。而大眾普遍認為中國智慧財産權被侵犯的成本極為低廉,廣東一家著名照明公司起訴距離不遠的另一家公司侵權,最後只獲得賠付幾十萬元,浙江一家化工類公司起訴一家山東公司剽竊製作工藝技術,陷入地方保護主義扯皮,該浙江公司業績一蹶不振,最後被借殼。還有,有兩家印染類企業因專利走向法庭,但不久後選擇和解——這也是很多企業的現實策略,因為官司打到底也不會把對手傷筋動骨,還不如見好就收。

  專利作為一種無形財産,其價值往往體現在於法院判決,在中國一件專利的賠付價值平均8萬元左右,而在歐美通常是一兩百萬美元。另外,訴訟成本頗高,例如邁瑞相關人士表示,對理邦儀器的訴訟雖有3000多萬元賠償,但3年來邁瑞在案件方面耗資逾千萬。

  一件侵權案子從起訴到最後判決,往往曠日持久,比如朗科科技對旋極資訊的訴訟,從2012年5月15日就開始了,如果敗訴方上訴還會持續更長時間,這中間的時間成本頗高。

  這就無怪乎業內人士呼喚提高判決金額。華為副總裁宋柳平曾表示,期望上億元專利訴訟判決出現。

  目前,國內專利侵權案件的標的值往往不高,且訴訟金額很難得到法院支援,勝訴之後往往還不夠付律師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侵權方改頭換面繼續侵權。

  中國近年來對智慧財産權案件的重視正在提高。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的決定。中共十八大之後支援“萬眾創新”,創新的核心就是智慧財産權保護,這是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類企業賴以生存之根本。

  提高判賠金額,不僅僅是讓違法者付出代價,更是為了保護和鼓勵創新。邁瑞相關人士在勝訴之後表示,其意義並不在於賠償,而在於對公司自主創新的肯定。

  當然,這也會催生另一種業務模式,有些沒能力自主開發或者想以金錢換空間的企業可以到市場上買專利,有專利的公司可以將專利變現,從而獲得專利收入。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擁有一大批具有智慧財産權的創新企業。例如,朗科科技去年僅專利收入就達1500余萬元,漢王科技去年技術授權收入為3185萬元。

  此外,還有一部分企業希望通過專利授權收費,中興通訊去年就傳出向小米等手機企業收取專利費的新聞,高通在中國市場因反壟斷而打開缺口之後,華為和中興這些專利儲備豐富公司都有了機會。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法院對侵犯智慧財産權行為的嚴厲打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