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別讓老地名變成追憶

  • 發佈時間:2015-06-12 09:34:1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鄧子慶

  地名,尤其是在城市中存在了上百年的老地名,不失為寶貴的“活化石”,因為它記載了這個城市演變過程中的痕跡,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它們不僅僅是一條街、一座橋,它們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興衰,是一張張地地道道的城市名片。然而隨著城市化的擴大,有些“名片”丟失了,而這個城市也將會失去自己的特色,陷入千城一面的境地。

  要知道,老地名保護本身就是一個追憶城市歷史和文化脈絡的方式,因為老地名不僅承載了人們深厚的感情,也體現了一種在保護城市遺産、傳承城市記憶過程中的文化自覺。因此,城市也要秉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對改老地名保持高度審慎。

  除卻個別語言不夠美的、粗俗的、聽起來讓人不舒服的老地名可以改,大部分的老地名應儘量予以保留。尤其是那些有歷史故事、歷史記載的,有歷史人物存在的;叫的時間很長、流傳很久的;有較高知名度、叫得響、當地群眾認可的,這樣的地名都是城市的記憶,我們不能輕易抹殺掉它存在的歷史價值與意義。

  老地名的保護工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地名的命名、更名等切實按照相關章程程式化辦事。對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命名、更名管理,要通過召開專家論證會,邀請歷史、社會、民俗、文物、語言等方面的專家,對命名預案進行研究、比選。

  另一方面是尊重群眾意願,發揮好民意作用。正如有專家所言,公眾徵集程式是道路命名重要的途徑之一,可以組織市民親自參與到城市路名命名中來,同時,通過路名公眾徵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發揮公眾力量在路名命名中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