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停車貴” 堪比“看病貴”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34:2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停車貴”

  堪比“看病貴”

  □ 林 鳴

  越幸福的人,越容易叫苦。比如私家車主們。他們一邊開著身價不菲的車,一邊牢騷滿腹。他們的抱怨內容大致相同——比如“堵車”、“高油價”、“4S店坑人”等等。但最近大夥兒的矛頭指向路邊的一塊空地。這塊空地叫做“停車場”。

  汽車社會風起雲湧,這邊油價下調的歡呼聲未落,那邊停車費又漲了。如今一個停車位動輒幾十萬元,都夠買輛家用轎車的了。在繁華市區停車一小時10余元,車主辦事兒都要一路小跑。隨著買車家庭的猛增,以及“一戶數車”的出現,致使車輛擴容與停車位稀缺形成一對巨大的矛盾。既然停不起車,那就亂停亂放吧,反正法不責眾。而亂停亂放的結果更令人揪心。我的朋友最近買了輛車,因小區內無車位,只得停在遠處一條僻靜的街道上。為了保證愛車安全,他又特意買了一架高倍望遠鏡,經常半夜起床從樓上監視。西安一位姓高的先生,買車時有意挑了輛油耗低的轎車,後來才發現停車費才是“大頭”。他平均每天花費四五十元汽油費,而停車費也在三四十元——兩者幾乎相等。外出加上小區300塊錢停車費,一個月光停車費就得1000元出頭。高先生不禁叫苦:開得起車停不起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一塊唐僧肉,引來眾“妖精”。當下,造車的、買車的、修車的老闆紛紛後悔,當初為啥不選擇“停車場”為職業?這可是成本低廉、守株待“車”的美事兒啊。

  針對這一“城市病”,有的城市以“治堵”為名採取停車新政,乾脆使用漲價的辦法,不僅一類住宅室內停車場的月保和臨時停車費明顯漲價,一些大商場的停車場也水漲船高,那些率先漲價的街邊咪表停車位也不甘落後。主管官員説得好聽,就是要用這種高價收費法“治堵”。很明顯,這是一種“懶政行為”。市民對此評價:如果當局該做的努力尚沒完全做到,只是在收費方面與國外接軌,很難讓人心悅誠服。總而言之,在一個正常的汽車社會,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發“停車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通專家質問,城市裏的很多空地,為何不能利用起來做正規的機械車位?或者像國外在市中心建設多層停車樓?目前,西方一些大都市的經驗表明,停車樓和機械車位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再比如,人口密集的新加坡就不存在停車難的問題。首先,該國對機動車總量嚴格控制,車牌必須通過競價購買。此外,它是世界上最早試行收取擁堵費的國家之一。私家車交通的成本雖高,但在一定程度上補貼了公共交通。還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可以保障公眾出行的需求。新加坡對建築物停車場設置規管極為嚴格,很多是強制細則規定。不同用途的建築物的計算公式也不同,可以精確地計算出需要多少車位。停車位的大小和無障礙設施的建設也有相應標準。如果不達標,懲罰措施立即臨頭。如果建築物在日後改變用途,也必須有相應的停車位配備來解決問題。由此看來,不久的將來,大學課堂裏或許出現一門學問,叫“停車學”,看情況應該比“工商管理”熱門。

  現代生活給我們帶來舒適和方便,同時也帶來不小的尷尬。比如這個“停車費堪比看病貴”。有人調侃説,假如一個人開車去看病,就相當於“雪上加霜”。他既要費盡心機對付醫院的“看病貴”,還要提防外面停車挨宰——正所謂“一病未除,又添一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