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減法”讓家居生活更美好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34:0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林 鳴

  追逐財富的今天,人們更樂意使用“加法”拼命往家裏“搬運”財物,並希望多多益善。然而你想過沒有,哪怕擁有一套數百平方米的大房子,每天往家裏“搬”回一件衣服甚至一張紙,總有一天也會填滿它的。如果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景,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降低物質慾望,適當做做“減法”,就像電腦上經常操作的刪除鍵。

  人們説,家是一個舒適安全的港灣,可是當這個“港灣”裏雜物橫陳、塵土飛揚,肯定會讓家人厭煩不安。一位女主人談及體會時説,特別是夏天,房間裏的物品像是長了手腳似的跑出來,把衣櫃、壁櫥、抽屜、冰箱塞得滿滿的,房間變得很臟很淩亂,一不小心成了壓力源。下班回到家裏,不但一天的疲勞感無法消除,還會陷入“又沒打掃乾淨”的深深自責中。難道處理這事兒也要請專家出面嗎?然也。一位家居設計工作者提醒説,要想居室寬敞自在,業主必須懂得一條原則:限制物品數量最為關鍵。有的人圖省事兒,喜歡將東西亂扔亂塞,於是櫥櫃和抽屜就成為了“家居廢品收集站”。其實這些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合適容量最好不超過7成,剩下來3成空間作為物品進出的通道。這樣的話,物品收放就會變得自如。

  近期市民不時會在大街上見到提醒標語“小小藥箱,事關健康”。生活中,總有人會有意無意地服用過期藥物,從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我相信,看過這則提示標語,城鄉居民應對自家的藥箱做一番認真清理,將過期藥品送到回收箱。還有,市場上買回的迷你小家電,壞了沒地兒修理。它們的最後歸宿,通常是儲物間和櫃子頂上,懷著怨恨地望著主人。對於這種“雞肋型”物品,要採取果斷姿態,該修理的修理,該請出去的請出去。再有,家庭多餘物的一個“大戶”是服裝。請大家注意:秋冬之際,有關部門就會向城市居民提出請求,希望大家找出不穿的衣服,洗洗乾淨,捐給貧困地區的兒童。既表達一份愛心,又能騰出適當空間,何樂而不為?當我們為小家電、舊玩具、舊書報、舊衣物等找到適當的歸宿時,心裏一定會充滿著濃濃情誼。

  每逢節假日來臨,主人號召全家總動員,向灰塵、廢物、污垢、亂擺放宣戰,不光能收拾出一片新天地,還能獲得成就感和促進親情。不僅如此,作為女士都有體會:每次打掃整理,都能悟出道理,對自己的消費習慣做一番檢討。以後,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站穩腳跟,絕不跟風搶購。事實證明:經常整理內務,對那些衝動型消費者有特別的“療效”。更有心細的環保人士,在購買商品之前,先要了解其性能,是否環保,可否降解等。事實證明,這部分人群的家中,總是乾淨整潔,清爽怡人。不過,有些東西不僅不能用“減法”,反而需要加強呢。比如消費者經常遇到這種尷尬:不小心買了偽劣産品,卻找不到索賠的依據;買的東西不合適,因丟了發票而無法退換……為此,理財專家提出看法:建立家庭發票檔案十分必要。請大家注意:購物時記得索要發票;發票必須完整無誤;對所有發票進行分類存放和定期清理。另外,我再加上一條:鋻於“檔案員”責任重大,最好由主婦承擔,因為女同志心細如發。這麼一説,收拾家務遠不是整潔乾淨那麼簡單嘍,要用好加減乘除、把它當成一門學問來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