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
中國網 郭天虎/攝影
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今日下午舉行政協委員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記者會。
在答記者問時,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表示,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的軌道,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一方面是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和聯合,通過互幫互助、抱團取暖解決好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和幹起來不合算的問題。
另一方面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實際上目前很多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為農戶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把他們帶入市場,也可以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的形式來保證他們的基本收益,發展連片種植,實現規模化。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國農村雜誌社記者:
我們刊物長期關注和報道三農,我今天的問題特別想邀請三農領域的專家陳曉華委員回答,我們在採訪中發現現在農村還存在著大量的小農戶,小農戶的生産經營面臨著很多難題,他們的規模比較小,效益不高,經營比較分散,面臨的風險很大,那麼您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幫助這些小農戶,幫助他們破解這些難題,怎麼讓小農戶更好地與現代農業相銜接?謝謝。
陳曉華:
當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産的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新型農業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和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大體上有300萬,這可以説是農業發展的生力軍;另一類就是為數眾多的小農戶,一般戶均土地規模、承包地規模只有七到八畝,而且面廣量大,全國大體上有兩億多戶,但是他們是農業發展的基本面和基礎力量。中國小農戶的大量存在實際上是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和城鎮化的進程所決定的,過去有、現在有,恐怕將來相當長時期還會有。有人算過賬,我們的城鎮化如果達到70%以上,農村仍然有四到五億人住在農村以農為業,這就是我們中國農業現代化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使我們的億萬小農參與農業現代化,而且分享現代化的成果,這是必須解決的課題。如果説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的“特”,恐怕這是一個重要元素。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來要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我想這個銜接很重要的就是怎麼樣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的軌道,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一方面是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和聯合,通過互幫互助、抱團取暖解決好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和幹起來不合算的問題。這種聯合形式多樣,可以是生産某個環節的聯合,也可以是全國性的聯合,可以是勞動的合作,也可以是資金和技術的合作,這個完全應該由農民來選擇。
另一方面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實際上目前很多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為農戶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把他們帶入市場,也可以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的形式來保證他們的基本收益,發展連片種植,實現規模化。還可以通過股份合作,實行保底分紅來實現利益連接,這種帶動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利益連接的機制,就是要讓農民能夠從産業的發展中分享到增值收益,所以我們常講老闆下鄉要帶農富農,實際上可以考慮,今後農業的扶持政策要把這些新的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的成效作為重要的扶持依據之一。
(責任編輯:徐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