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在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扶貧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2013年至2016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4335萬人,年均減少1391萬人,2017年28個貧困縣脫帽,又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構建電商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助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張近東説,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鄉鎮和農村市場為電商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加速農村佈局,帶動農産品上線,打通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O2O”等新興商業模式迅速在農村市場落地,至2016年末,全國已建成40多萬個鄉村電商服務點,快遞鄉村覆蓋率達到80%,帶動農村就業超2000萬人。
張近東表示,廣大農民全面觸網,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為電商與扶貧工作提供了結合點。但從目前電商扶貧實踐來看,距離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是當前很多扶貧模式還不夠精準,沒有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依據致貧原因在扶貧方式上因勢利導;二是對於銷售渠道強調的多,而在産業扶貧長效機制建設方面做得還不夠;三是實現 “輸血”增收的同時,對於貧困戶持續 “造血”致富功能還有待加強。
鋻於此,張近東建議全社會繼續加大投入,加強合作,形成合力,聚焦重點目標,精準施策;拓展電商扶貧模式,豐富扶貧措施,促進長效扶貧機制的形成。
張近東建議,首先,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與貧困縣農副産品上行相關的特色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國家級貧困縣一般地處偏遠,資訊化基礎薄弱、交通物流不暢,農副産品和特色商品上行較為困難。為進一步聚焦精準扶貧目標,做到“脫真貧”,政府各級組織除要進一步加強對建檔立卡的管理外,要加強對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對在貧困縣建立物流基地等基礎設施的電商企業給予配套支援,特別是要重點支援冷鏈物流等與農副産品上行息息相關的特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廣大電商企業也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中來,從基礎上提高貧困縣的經濟發展能力。
其次,應鼓勵創新電商扶貧模式,推動貧困地區集體經濟發展。將電商扶貧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等傳統扶貧方式進一步轉向産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變;對於具有勞動就業能力的繼續開展就業創業扶貧,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從大力推動當地集體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福利事業上開拓扶貧,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綜合考慮扶貧措施,讓貧困地區貧苦戶從根本上告別貧困;確立一批扶貧成效好、效果可持續的精準扶貧示範地區和示範企業,加快精準扶貧創新模式的推廣。
張近東説,扶貧“先扶志”,建議開展政企合作,提高貧困戶脫貧自主意識,幫助其掌握脫貧技能。在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下,全國上下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以來,一項項針對貧困戶的務實、普惠的措施目不暇接。但部分貧困戶多年來一直受幫扶資助,至今卻仍未擺脫貧困。出現幫而不富、助而不強,可以説與缺乏窮則思變、人窮志不窮的精神和理念緊密相關。建議在各種扶貧産業推進過程中,加強扶志與扶智,將貧困戶的技能培訓和自主意識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推動“前店後廠”模式落地,拓展農村電商扶貧生態産業鏈覆蓋範圍,根據貧困戶自身特點,設計不同的就業和培訓模式,讓更多的貧困戶能夠找到合適的就業、創業方向和崗位。
此外,張近東建議,在政策、補貼、普惠金融等方面給予農村電商扶貧新模式支援。對事實證明行之有效的農村電商扶貧新模式,政府可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援,做好引導和扶持,努力提高各扶貧業態盈利能力;政府、企業共同為貧困戶提供啟動資金安排和服務,讓更多的貧困戶,特別是沒有就業能力的貧困戶能夠邁出脫貧第一步,參與投資和扶貧相關的産業建設,産生穩定的收益來源;在政企合資模式中,除歸屬貧困戶的收益外,幫扶方的收益應投入到各類扶貧公益基金中,繼續發揮收益在扶貧中的作用,讓産業扶貧與公益扶貧形成良性迴圈。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