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激辯國企改革:壟斷不破 混改無從談起
- 發佈時間:2015-03-27 08:47:08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朱苑楨
政商學界博鰲熱議國企改革。從左到右依次為陳志武、邵秉仁、劉世錦、吳亦兵(中國網記者 馬藝文/攝)
中國網財經3月27日訊(記者 馬藝文)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國企改革”備受關注,政商學界就改革難點、未來方向等展開激辯,與會人士均認為,國企改革必須打破行政性壟斷。
改革之機:三中全會已指明方向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援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標誌著新一輪國企改革起步。
財政部隨後明確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路徑,即2014年研究國企改革總體意見;2015年啟動幾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試點,印發混合所有制等實施辦法;2016年到2020年分批完成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等。
據媒體報道,截至去年底,共有上海、廣東、深圳、重慶、貴州、湖北等20余個省份和地區陸續出臺了地方國企改革意見。而在這輪國企改革進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又成為“重中之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博鰲論壇期間表示,國企改革有些問題還在討論,大的方向是按照三中全會確定的基本方針和做法,由過去以管企業管資産為主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即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援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要向這些領域集中,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在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大的前提下,解決國有企業內部機制問題。
改革之難:破除壟斷阻力非常大
近兩年來,我國在國企改革方面雖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成效卻並不明顯,改革之路困難重重。
劉世錦稱,現階段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行政性壟斷,“簡單地説,就是只有我能幹,別人不能幹。在石油領域,我一直建議將國內外市場打通,在競爭的環境中,別人的怨氣就不會那麼大,而且我也相信幾桶油企業有競爭的能力和實力。電信行業也一樣,能不能在幾大運營商之外放開一個口子,搞一家以民營資本為主的基礎運營商進入市場競爭一下?”
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邵秉仁亦表示,國企混改要破題,就必須打破壟斷。“目前改革的難題是遇到了壟斷利益的阻礙,尤其是央企層面的壟斷利益。比如最新發佈的電力改革方案只放開了零售端的電價,輸配電不分開必然導致壟斷,而這種壟斷最終會綁架政府。”
談到民營企業對混改疑慮較多時,邵秉仁直言,壟斷不破,混改便無從談起。“國企以龐大的、絕對控股的資本,讓民企給你補充資金,而他(民企)又説了不算,沒有任何發言權,治理結構也還是國企那套,他當然不願意和你玩。”邵秉仁強調,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籬是混改的前提條件,唯有如此,民營資本、社會資本才可能參與。
改革之策:要在存量上狠下功夫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在博鰲論壇上為中國混改支招,他強調改革要在存量上狠下功夫,千萬不能讓地方政府和國企以混改的名義“增肥”。
陳志武坦言,當下混改的版本大多是在增量上做文章,而非在國有資産的存量上吸引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他認為,此番國企改革與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完全不同,“這一次國有企業的體量大大增加,如果把混改的中心放在增量上,等於用更多的社會資本幫助國企和地方政府找到資金去做此前因為沒錢而無法做的項目,讓他們繼續增肥。
他強調,對於低效資産,地方政府該賣就得賣,否則基礎設施項目都被國有資本佔據,必將拖累經濟發展,“這種混合所有制改革寧可不要。”
他山之石:淡馬錫模式能否借鑒
新加坡淡馬錫模式作為成功案例,一直被各界熱議為中國國企改革的參考樣本。淡馬錫高級董事總經理吳亦兵在介紹該模式時強調,淡馬錫不是所謂的主權財富基金,而是一家是一家現代企業制度來運作的投資公司。“股東是誰不重要,重點是能否市場化運作。”他認為,混合所有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創造一個市場化的、有競爭力的主體。
在談到中國是否可以複製淡馬錫模式時,吳亦兵認為,中國的條件已經具備,但中國國企能否成為市場化的董事會,這個是需要勇氣的。
邵秉仁則稱,淡馬錫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有本質區別,“上世紀90年代我曾經考察過淡馬錫,在我看來,它最核心的是市場化運作,包括市場化的用人機制,市場化的管理機制,而我們目前的問題恰恰是非市場化,管理層全由政府任命,他們不會真正對全民資産和人民負責,這是本質區別。”
陳志武亦認為,淡馬錫模式目前在中國體制下的可複製性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