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3.0版:打造産業與金融資本力
- 發佈時間:2014-12-31 08:34:0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企改革3.0版,其目標指向是打造具備合理股權結構、有效激勵約束機制且真正適應市場化與全球資源配置競爭的企業集群。下一步須對標競爭性市場體系的要求確立國企作為市場主體的行為邊界,降低特定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完善公司治理機制,解決困擾國企多年的“道德風險”難題。
回望2014年中國經濟領域的改革進展,國企改革的深化是濃彩重墨的大篇章。
從時間序列來看,本輪國企改革是1978年以來的第三輪具有指標意義的改革,或曰國企改革的3.0版。國企改革的1.0版始於1978年,主要特徵是“放權讓利”,目的是使國企從計劃經濟的卵翼中解放出來;國企改革的2.0版則是以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標誌,確立了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即從1994年起,國企改革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階段。此後國務院和各地先後選擇了2700多家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路徑;國企改革的3.0版則是以去年11月15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指引,給出了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路線圖。旨在通過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資本運營公司,支援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讓主管部門由管資産轉向管資本,減少對企業活動的干預,以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形成國資委、國資運營投資公司、國企之間的三級結構模式,理順監管者、資産所有者和微觀市場主體之間的關係。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紛紛試行國企改革方案:一方面是以破除行政壟斷為目的,規範經營決策程式、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增強企業活力;另一方面是鼓勵非公企業參與國企改革,消除各種隱形壁壘,同時在管理層股權制度方面,通過相關配套制度改革,讓管理層受益於企業的盈利增長。今年7月,國資委“四項改革”內容出爐,在115家央企中選出中糧等6家企業納入試點改革計劃,探索央企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央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以及央企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等等。而在金融企業體制改革方面,以中信、光大和交通銀行(6.61, 0.27, 4.26%)等為代表的改革試點獲得了市場的積極反應。此輪改革被外界評析為旨在改善公司治理、打破特定行業的國企壟斷地位,以及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中國一些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幾乎與此同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改革的焦點集中在消除權力套現和腐敗尋租的溫床,規制國企負責人的福利邊界。
筆者認為,在經過並非完美的“放權讓利”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兩階段的改革之後,業已進入3.0版的中國國企改革,其目標指向是打造具備合理股權結構、有效激勵約束機制且真正適應市場化與全球資源配置競爭的企業集群。
梳理近年來國企改革的探索路徑,從當年的“抓大放小”到國企戰略性重組到如今的“混合所有制”試點以及涉及到公司治理改革的一系列改革,就其本質而言,都是基於國企改革既有的約束條件下,找尋國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組織形式、運營機制以及競爭策略,儘管有關改革未必獲得了相應的卡爾多改進。進一步的,改革應當對不同類型的國企界定相應的功能,例如,旨在提供公共服務的國企應當強化公益功能,那些深度介入自然壟斷行業的國企,應當著重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和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這其中,以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為重要特徵的深層次改革,切勿耽擱。
而從全球經濟金融競爭與産業變遷的角度來看,此輪國企改革,其重要目標指向還在於培育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資源的企業集群。亦即實現國企“雙倍增”目標,即通過戰略性改革使得進入全球500強的國企數量到2020年翻一番,覆蓋行業數量也翻一番。這就要求100多家央企必須在深化改革中打造出能與皇家殼牌石油、埃克森-美孚、GE以及匯豐、三星等一流企業相比的競爭優勢。
而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國企改革的下一步必須對標競爭性市場體系的要求,確立國企作為市場主體的行為邊界,降低特定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完善公司治理機制,解決困擾國企多年的“道德風險”難題。換句話説,國企的後續改革需要尊重市場規律。亟須建立一批具備合理的股權結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並有著配套監管的現代國企。而為了使進入3.0版改革的國企能真正獲得內生性的競爭優勢,長遠來看,政府還須給予國企作為市場主體所應有的商業空間,並通過制度改革達成政策享受和責任承擔之間的均衡。在此基礎上,全力提高有條件的國企在全球範圍內的資源配置能力,通過華人資本與央企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國際通行資本遊戲規則,以跨國並購為抓手,借力使力,控制國際上的指標性企業,加快國企的全球化資源配置進程。
具體而言,不妨以海外華人金融資本、國企和國內民營企業等為基礎組建若干支基金,作為跨國並購的資金池,聯合國際投行,充分利用國際並購規則,通過對目標跨國公司的並購、重組、入股等方式,增強對這些企業的影響力和主導力,將行為觸角伸到美歐發達經濟體,一方面要將這些海外企業培育成為維護中國經濟與金融主權的力量工具,另一方面則經由市場化操作或者隱形操作形成組合影響力,打造中國版的跨國公司,形成中國版的“産業與金融資本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