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所所長高培勇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2月23日訊(記者李春暉)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以2014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頂層設計,目前已取得了多項進展與成果:營改增全面啟動、資源稅改革順利推進、消費稅徵稅範圍逐漸拓展、稅收徵管體制改革啟動等等。
但盤點成果的同時也要正視不足,這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還有多個“深水區”亟待推進,2017年還有多個“硬骨頭”要“啃”。
1)稅制改革:直接稅改革裹足不前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九十二期“經濟每月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所所長高培勇表示,目前我國稅制改革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間接稅改革推進,但直接稅改革裹足不前。
目前直接稅在我國整個稅收收入結構中佔比約30%,間接稅佔比70%。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高培勇表示,這一輪稅制改革主要著眼于優化稅制結構,調結構而不是調總量,即提高直接稅比重、降低間接稅比重。
直接稅是指直接向個人或企業開徵的稅,間接稅是對商品和服務徵收的,從而只是間接地以公眾為徵稅對象。在這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鐘,個人所得稅、房地産稅等為直接稅改革,“營改增”為間接稅改革。
回顧2016年,“營改增”全面推行,全年減稅5000億元。但房地産稅等直接稅改革並未有明顯進展。
“政府支出規模不變,間接稅比重下來了,起碼減了將近5000億,直接稅沒動,其結果是什麼?赤字增加了。”高培勇稱。
高培勇認為,2017年財稅體制改革的聚焦點應該在直接稅上。“稅制改革的趨勢,即以直接稅部分取代間接稅,讓我們的稅收制度更透明一點。”高培勇稱。
2)預算改革:新預演算法仍待實施細則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預算改革提出了八個字——全面規範、公開透明。高培勇表示,到目前為止預算改革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新預演算法在2015年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圍繞著新預演算法修訂的完成,預算改革取得了相應的進展,例如四本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政府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所有資本經營)體系構建、地方政府債務的制度性規範、稅收優惠清理等等。
但是新預演算法目前仍缺乏實施細則。201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曾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但正式文件至今尚未出臺。
“實施細則是著眼于操作的,而不是著眼于原則性的規定。”高培勇稱,“從2015年1月1號預演算法頒布實施至今,仍無實施細則。所以説,儘管預算改革評估是最高的,但仍然處在起步階段。”
高培勇建議,2017年預算改革最需要關注預演算法實施細則的落點過程。“只要預演算法實施細則能夠落地,就意味著新預演算法在中國正式展開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高培勇稱。
3)央地財政關係:過渡性方案只是權宜之計
央地財政關係調整,落腳點就是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
去年5月,伴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行,國務院印發《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中央分享增值稅的50%,地方按稅收繳納地分享增值稅的50%。過渡期暫定2-3年。
“這一過渡性方案只是非定型的方案,即權宜之計,不是體制性的安排。”高培勇稱。
高培勇表示,從1994年以來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發展歷程來看,分稅制是一種特別好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體制。應當在分稅制基礎之上做進一步完善,使之更契合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所以要繼續堅守分稅制的方向,並逐步向上述目標逼近。
“展望2017年,應該特別關注收入領域的過渡性方案能不能延伸為體制性安排,支出領域的事權與支出責任的改革,能不能帶動整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合理化。”高培勇稱。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