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9日訊 在第七屆進博會上,拜耳健康消費品在展臺特別設置了消化酶科普互動專區,並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科主任鄒多武教授為大眾科普胃腸道消化相關知識。
消化不良症狀高發,消化酶分泌不足成重要原因
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通常表現為餐後飽脹、早飽、中上腹痛、中上腹燒灼感等,還可伴有失眠、頭痛、營養不良、腹瀉、便秘等問題。在我國,以消化不良為主訴的患者佔普通內科門診的11.05%、佔消化專科門診的52.85%。
臨床上,消化不良的病因眾多,其中消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是其發病的重要原因。鄒多武教授指出,消化酶是人體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可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分解為腸黏膜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這些小分子物質進入血液和淋巴迴圈後,被運輸至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用於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健康。“若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下降或利用率下降,可能導致出現消化不良症狀,長期不足還可能引起營養吸收障礙。”
事實上,消化酶分泌不足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年齡、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異常以及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胰腺腫瘤及胰腺切除術後等疾病。老年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一些常見的胃腸道、胰腺、肝膽疾病患者都是消化酶分泌不足的高發人群。
鄒多武教授解釋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胰腺、胃等消化器官功能逐漸減退,胰腺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下降會直接導致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而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常伴有胰腺功能減退,從而導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容易出現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症狀。“對於這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消化酶製劑來改善,尤其是復方消化酶包含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澱粉酶和胰脂肪酶四種重要消化酶,提高了消化、吸收的能力,減少消化不良。與傳統藥物不同,消化酶製劑起效快且安全性高,可直接作用於食物,幾乎不進入血液,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因此推薦消化酶成為應對消化不良的家庭常備藥。”
消化酶專家共識發佈在即,指導合理家庭用藥
面對消化不良等症狀,大多數患者常選擇自我診斷、線上購藥治療。目前,我國已上市多款消化酶非處方藥和處方藥製劑,但不同製劑的消化酶成分、適應症存在差異,可能會造成不合理的家庭用藥。此外,當前國內外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等指南共識更偏向臨床疾病管理,尚缺乏對消化酶製劑具體的用藥指導,也未有針對老年人以外的其他特殊人群的消化酶製劑用藥指導。
為了指導公眾更科學、規範地使用消化酶,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功能性消化疾病協作組組織消化領域的權威專家,參考國內外相關指導原則、指南、手冊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和專家意見,制定了《消化酶製劑臨床及家庭用藥指導專家共識》,聚焦于消化酶的家庭用藥,系統整理迄今為止國內消化酶製劑用藥常見問題及關鍵證據,幫助消化不良患者自我診療和用藥。
鄒多武教授表示,伴隨著生活飲食方式的轉變,我國消化不良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選擇消化酶製劑時,要結合不同藥物的特徵以及自身的具體需求合理用藥,臨床及患者迫切需要一個更規範、更有針對性的用藥指導。《共識》圍繞用藥療效、適應症範圍、藥物選擇、特殊人群用藥指導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為消化不良治療提供了清晰而具體的指引,增強公眾對消化酶製劑及消化酶缺乏或不足相關疾病的認識,提升了消化酶自己家庭用藥管理水準,促進更合理的家庭用藥,最終造福更多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早飽、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比較常見,很多人不以為意,認為只是暫時的或因飲食不當引起。鄒多武教授特別提醒,消化不良切不可輕視,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可通過觀察糞便的顏色、油滴和不消化纖維,是否伴有惡臭,糞便是否漂浮或黏附在馬桶上,是否存在肛門溢油等現象進行自我判斷;如果存在這些情況,則要考慮是否缺乏消化酶所致,可通過嘗試服用消化酶製劑治療緩解,同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於促進消化和健康。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