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界,境自遠”。戲劇如明鏡,是對當下現實的詩意寫照;戲劇無國境,是連接人類心靈相通的藝術之橋。在充滿詩意與收穫的金秋時節,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和北京人藝聯合主辦的“戲劇新境——國際戲劇交流研討會”于近日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人藝小劇場舉辦。
本次研討會以“戲劇新境”為主題,四場主題演講與三場圓桌對談匯聚中國、法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波蘭、義大利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的戲劇行業精英,共同探討戲劇藝術的未來發展之路,為全球戲劇事業尋找並注入創新動能。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組書記王文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張鵬,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寶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導演唐燁,法蘭西喜劇院劇目製作部副總監巴蒂斯特·馬尼埃、國際劇協匈牙利中心主席亞當·貝爾塞尼·貝拉等嘉賓出席活動,為這場盛會增添了無窮魅力。
陳涌泉在會上表示,戲劇藝術薪火相傳,自其誕生之初,便肩負起溝通人心、交融文化的神聖使命。它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展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在講述著全人類共通的故事。
為更加與國際接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戲劇展演品牌,馮遠征提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將進一步拓展國際戲劇合作形式,激發創作活力,重啟邀請國際知名導演赴人藝創排劇目的傳統,加強藝術人才的跨國互動交流。同時,要強化與觀眾的交流互動,立體推進文化交流的維度,依託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搭建更廣闊的戲劇交流平臺。
在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有著300多年曆史的法蘭西喜劇院受邀攜莫裏哀戲劇《司卡班的詭計》參加此次邀請展。巴蒂斯特·馬尼埃以傳統與現代的關係為切入點,提出法蘭西喜劇院在保持傳統的同時,積極適應現代變化,通過表演經典與現代劇目,探索戲劇的新表達方式,“我們希望劇院成為社會的博物館,它呈現的不只是過去,也有未來的源泉。”此外,法蘭西喜劇院還強調要創新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旨在通過戲劇推廣法國文化,促進全球文化交流。
在圓桌對談環節中,濮存昕、宋寶珍、唐燁、巴蒂斯特·馬尼埃等國內外嘉賓分別圍繞著“國際戲劇交流互鑒”“駐地演出和城市巡演”“國際視野下戲劇藝術的當代表達”三個議題進行探討交流,分享真知灼見。
濮存昕以《茶館》為例,提齣戲劇作品在國際演出中面臨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挑戰,強調了翻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語言文化複雜性對藝術作品國際傳播的影響,以及創作者與翻譯者在保留作品原貌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傳播的努力。“優秀的翻譯者能夠克服這些挑戰,成功搭建起文化與語言的橋梁,使作品在國外舞臺上取得成功,通過語言口語化和適應現代觀眾需求的調整,以探索經典文學作品的現代演繹,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時實現作品的本土化。”
宋寶珍介紹了中國演劇體系發展的情況。她認為駐場演出首先有利於提高演員的演出水準,形成完整、統一、和諧的整體演出效果。其次,駐場演出有利於節約成本,形成觀賞熱點,助力劇院品牌的打造,有著形成藝術創作焦點的作用。第三,駐場演出有助於帶動劇院周邊商業業態的發展,強化商業與戲劇演出的關聯,孕育和塑造本土化的戲劇文化,形成一種以戲劇演出為紐帶的文化生態。
唐燁強調了中國戲劇國際化的必要性和挑戰。她指出,儘管話劇在中國是舶來品,但通過焦菊隱先生提出的“話劇民族化”理念,將中國戲曲元素融入話劇,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唐燁以《雷雨》和《洋麻將》為例,説明瞭經典作品在不同年代的重新解讀和當代視角的重要性。她認為,戲劇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人類共通情感的橋梁,能夠跨越文化障礙,引發觀眾共鳴。
研討會最後,為進一步加強國家和地區間戲劇團體、藝術家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應對國際戲劇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戲劇家協會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作為發起單位,發起了國際戲劇合作倡議。該倡議期待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戲劇文化在交流與碰撞中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全球戲劇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開創國際戲劇合作的嶄新篇章。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