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第九屆中國校園戲劇節新聞發佈會在成都召開

發佈時間:2024-10-19 20:31:50 | 來源:中國戲劇家協會 | 作者:方婧 | 責任編輯:姜一平

10月17日上午,第九屆中國校園戲劇節新聞發佈會在成都舉行,發佈會介紹了本屆校園戲劇節劇目徵集和遴選情況及工作籌備情況。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李天昊,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院長蔣明睿出席發佈會。發佈會由中國劇協辦公室主任安添澤主持。11月12日至22日,第九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將在成都隆重舉行。本屆校園戲劇節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承辦,得到了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聯的大力支援,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執行。

發佈會現場

中國校園戲劇節是由中國劇協于2008年創辦的國家級校園戲劇節,也是面向全國校園、以學生為主體的全國性重要戲劇活動,旨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青年學生素質教育,促進校園戲劇繁榮發展。中國校園戲劇節每兩年舉辦一次,截至2022年已成功舉辦8屆。

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

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李天昊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院長蔣明睿

發佈會現場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10週年。本屆校園戲劇節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創新劇目徵集方式,佳作匯聚、優中選優

本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劇目徵集除了保留以往各地劇協推薦渠道,還創新性開通了劇目直接向組委會申報的通道。徵集工作得到了全國各大中小學的積極響應,一共收到包括大中小學報送的大小劇目355個,其中大戲143個,戲曲專場小戲摺子戲58個,包括課本劇在內的短劇153個。從戲劇形式來看,包括話劇201個,戲曲71個(涵蓋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等30個劇種),音樂劇24個,舞劇8個,以及歌劇、肢體劇、朗誦劇等多種樣式。報名劇目數量之多創歷史新高。經過嚴格規範的遴選程式,最終39個大小劇目入選,其中大戲18個,戲曲小戲(摺子戲)8個,短劇10個和課本劇3個。還有2部展演劇目。參演院校、參演學生多元豐富,既有專業戲劇院校,也有綜合性大學;既有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也有地方大中專院校;既有高校,也有中小學;參演主體既有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也有中專生、中小學生。中國校園戲劇節的“校園”範疇實現了各年齡段的覆蓋,來自全國各地眾多熱愛戲劇的青年學子將在11月的成都各展才華,帶來24台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演出,充分展現新時代校園戲劇文化的多元魅力和時代氣象。

二、各項校園戲劇活動,豐富多元、亮點紛呈

本屆校園戲劇節將延續往屆“演後談”的優秀傳統,來自戲劇文學、戲劇表演、戲劇教育、戲劇評論、戲劇傳播等各領域的中青年專家,將針對劇目開展點評。除劇目研討外,還策劃了“校園戲劇大家談”主題活動,共同回顧過往校園戲劇節辦節歷程,展望校園戲劇未來前景。為進一步體現校園戲劇節的公益性,大部分演出安排在成都各高校的校內劇場,充分營造校園戲劇學生編演、學生觀賞的熱烈氛圍。每場演出,不僅有校內師生觀眾,還面向社會招募觀眾。從錦江劇場發送觀眾直通車到校觀演。還將與成都市教務系統開展深入合作,組織開展“一戲進一校”活動。在辦節的同時辦班,開設“全國中小學戲劇教育推廣計劃”專題培訓,以及各類戲劇工作坊、專題講座、戲劇沙龍等多場形式豐富的活動,旨在播種學生心中的戲劇種子,為推動戲劇普及教育添磚加瓦。

三、探索青春化傳播方式,提升品牌、擴大影響

為了廣泛傳播並提升本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的影響力,積極探索年輕化內容傳播新路徑、新手段,覆蓋傳統媒體、網路媒體、青年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及線下宣傳等多個渠道,營造中國校園戲劇節積極向上、熱情奔放、質樸自然、多元創新的青春特色。主辦方將邀請主流媒體和專業媒體對戲劇節活動進行全面深入的報道,同時充分利用微網志、微信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等官方自媒體平臺,發佈戲劇節相關資訊和短視頻,通過新穎多樣的宣傳內容,吸引更廣泛年輕戲劇觀眾。與此同時,還將設計一系列線上互動話題,增強觀眾參與感和體驗感。

10月16日晚,召開了第九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前站會。會議就第九屆中國中國校園戲劇節的演出排期、活動設計、場館對接以及活動期間的後勤保障等工作進行了安排。

第九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前站會現場

校園有“戲”,青春相“劇”。讓我們共同期待青春的校園戲劇與同樣青春的成都在金秋雙向奔赴,為廣大觀眾奉獻一場校園戲劇藝術的盛宴。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