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景德鎮9月20日電 題: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讓千年古瓷片連結世界
中新社記者 李韻涵 姜濤
有著2000餘年冶陶史的江西景德鎮,地下埋藏著數以千萬計的碎瓷片,這些碎瓷片上記錄了哪些文物資訊?能否憑此復原古代工藝?又能否應用到當代的創新中?為探尋古瓷“密碼”,中新社記者近日探訪了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景德鎮考古團隊先後在明清禦窯廠、落馬橋等遺址內出土了近2000萬件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古代窯業標本,這些出土瓷片地層資訊明確、特徵鮮明且數量可觀,並在古陶瓷基因庫裏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建立古陶瓷基因庫的初衷便是以今汲古、以古爍今,我們可以借助當今的科技手段去挖掘古代陶瓷資訊,隨後又可以利用這些資訊進行當代的活化應用。”據景德鎮禦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介紹,古陶瓷基因庫目前有復原古代社會、復原古代工藝、古陶瓷鑒定、當代文旅應用、講好瓷器故事等主要用途。
“在瓷器燒制的過程中,不論是原料還是工藝,都影響這件瓷器最後的呈現效果。例如青花料,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發色表現。”翁彥俊表示,通過儀器可以在一塊碎瓷片上提取上百條資訊,包括這塊瓷片的考古資訊、造型、紋樣、胎釉、款識等資訊,而這些共同組成了古瓷片的“基因密碼”。
據介紹,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目前已收錄2400余套、近萬件瓷片標本,時間跨度從晚唐至民國時期,大部分為景德鎮當地瓷片標本,其中也收錄了清代晚期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出土的瓷片等外部標本,未來也將進一步收錄來自各地的瓷片標本。
“我們近日在造型、紋樣、色彩的數據提取上有了新突破,例如花朵的紋樣數據,花蕾、花瓣、花莖等紋樣提取我們做了程式化處理。”翁彥俊稱,古陶瓷基因庫目前正利用人工智慧大量標準化提取相關紋樣數據,這些紋樣也能變為文創産品。
在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內,記者也嘗試“設計”了一款絲巾。在手機螢幕上輕觸,選擇需要設計的産品,隨後可以在海量瓷片紋樣中選取自己心儀的圖案,該圖案會排列組合出現在産品上,一款獨一無二的産品就此設計出來了。
在翁彥俊看來,陶瓷是一個非常神奇的載體,不論是埋藏在地下或者沉在水中,待重見天日之時依舊光亮如新。古陶瓷基因庫要做的便是“延續”這些碎瓷片的生命,將它們的基因資訊入庫,並對全球開放。有需要的科研機構可申請提取相關資訊,文創設計公司也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靈感。
“一件完整的藏品很難做大量的檢測,所以我們希望挖出來的瓷片可以和世界各大博物館的有關藏品連結起來。”翁彥俊稱,景德鎮禦窯博物院作為秘書處,聯合海內外近百家機構在去年成立了國際瓷器研究聯盟,古陶瓷基因庫的各類標本,也有助於全世界共同了解古陶瓷的生命力。(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