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第三屆非遺學交叉學科碩士生入學

發佈時間:2024-09-18 16:00: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網訊 9月14日下午,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舉辦的2024級第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産學交叉學科碩士生入學儀式上,13名新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入學禮物——馮驥才先生即將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非遺學原理》。這部著作奠定了非遺學的理論基石。

自2021年全國首個非遺學交叉學科碩士授權點落戶天津大學、2022年首屆學生入學以來,每屆新生不斷增多,報考人數大幅增長,生源品質不斷優化。

入學儀式上,天津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長、人文社科處處長張俊艷和天津大學校長助理劉秀國向新生頒發了入學紀念證書。劉秀國鼓舞新生,作為新時代的非遺學子要樹立文化自信,不僅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還應具備跨學科的研究能力,擁有深厚的文化情懷和敏銳的時代洞察力,從而肩負起傳承文化基因、保護文化根脈的學術使命。

馮研院教研部主任郭平和非遺中心主任耿涵代表院長馮驥才,向新生贈送了馮驥才關於非遺學元理論探索的第一本書《非遺學原理》。該書收錄了馮驥才為非遺學“立論”“立言”的理論文章,系統地梳理非遺學科的緣起、使命、立場、特徵、核心內容與內在邏輯,豎立起非遺學的框架,闡述非遺學的獨立性、學術本質,從元理論層面勾勒出非遺學獨特的學科樣貌,併為這一新學科的研究、實踐方法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原則。

過去三年,馮研院的非遺學科建設致力於非遺學理論建構、教研方法建設、學科交叉融合等多方面的工作。《非遺學原理》正是理論研究、特別是對非遺學元理論探索的重磅成果。此外,馮研院還召開了以非遺學學科建設發展為主題的國際學術論壇,建立了我國首個專業的非遺學網,系統編寫非遺學教材,連續承擔住建部、文旅部委託課題。

在課程體系和教研方法的建設上,馮研院把主課堂設在重要的非遺所在地,建立一系列田野教研基地,發揮“為非遺立檔”和“傳承人口述史”的強項,形成了“以文化田野為實驗室”的深具天大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非遺學教研模式,讓學生通過具體的非遺調查與研究項目,在調查中認知非遺,在研究中深入非遺。

馮驥才通過視頻歡迎2024級非遺學碩士生入學。他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期間為將來走入社會做好知識、能力、志向三方面的準備,“知識是你們的資本;能力不可或缺;志向是通向遠方的。社會的成功都是給予有志向的人的。”馮先生對新生們説:“你們肯定沒有把非遺學僅僅當做一門知識或學問,而是自己熱愛的一項社會事業和文化事業。個人的前途總是和事業緊緊連在一起的。中華民族的非遺前程無量,你們的前程也一定廣闊而光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