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匠心美饌 尋味此間|德厚流光 準格爾文化探尋

發佈時間:2024-07-31 10:57: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芃芃 | 責任編輯:張靜

在內蒙古準格爾旗本地,有一位傳奇名廚賀林,他是國家級餐飲大師——“中國烹飪大師”這一稱號的獲得者。他不僅將準格爾旗本地食材進行創新加工,開發出榆樹皮餃子、海紅果醬、苦菜炒酸粥等充滿鄉土氣息的特色美食,還是準格爾旗“六六八八”宴的“非遺”傳承人。

“六六八八”宴,從名字看就飽含著吉祥的寓意,它起源於準格爾旗龍口鎮,由“八個蒸碗”“八個炒碟”(或六個蒸碗、六個炒碟)組合而得名。整桌宴席葷素搭配,蒸、炒相宜,食材精到,口味獨特。宴席選材具有濃郁的地方性,強調口感與質感的融合。八碟(或者六碟)通常指豆腐丸子、過油肉、小炒、過橋肉、酥雞、燜肉、芙蓉肉、櫻桃肉;八碗(或者六碗)通常包括肉丸子、紅條肉、清蒸羊肉、豬肉勾雞、燉牛肉、湯、山藥、醋熘白菜。

“六六八八”“非遺”不僅包括菜品本身,也包括上菜的順序、選材的講究、擺盤的門道。例如,在整桌菜中間的位置擺放的叫“圍碗盤”,有圍攏、招引的意思,其中的排骨要正對著主賓;一桌菜最後才上炸丸子,寓意著上菜完(“丸”)畢。因此,完整的“六六八八”宴席不僅能飽賓客之口福,還凝縮著準格爾人的喜迎八方來客的熱情,凝聚著蒙漢文化交融之地多元的飲食習俗和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賀林烹制的“六六八八”宴令人回味無窮,但一位廚師的精力畢竟有限,近年來,封灶的他將工作的重心放在傳道授業上,通過教學讓更多人得以一品準旗美食的風采。而在“六六八八”的誕生地龍口鎮,有一位賀林的學生——馬柵村村支書黃建軍,他選擇了用創新的産業化思路,不僅擴大傳統美食的生産能力,將準格爾美食帶向全國乃至世界,還讓鄉親們多了一條致富之路。

每到新春時節,在黃支書創立的龍口美食坊裏就能看到這樣一幅繁忙的景象:紅燒肉、酥雞、清蒸羊肉等“六六八八”菜品在流水線上生成出來,通過密封、冷藏包裝等手段將美味最大限度“封存”,銷往全國各地。本地的豬牛羊雞等食材有了銷路,“非遺”美食也打出了品牌,一舉多得。

從小鎮龍口的待客民俗到成為鄂爾多斯市級“非遺”,再到成為工業化生産走出準旗走向全國的預製菜,“六六八八”宴是準旗美食文化的縮影。在準旗,不僅有“六六八八”,還有西口古道上傳來的蕎麥碗托——一道可涼吃可熱食、可葷可素,用雜糧製作而成的健康小吃;酸粥——準旗人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的發酵主食,用糜米和酸湯一起在鍋中熬煮而成,更可以搭配紅腌菜、扎蒙油、辣椒醬等食用,衍變出不同風味;黃河大鯉魚——在奔騰的黃河大峽谷裏現捕現燉,肉質鮮美細膩;手把肉、烤全羊——來到蒙地必須一嘗的地方美食,尤其是優良牧草餵養出的羯羊……

從黃河河鮮,到草原肥羊;從陜晉麵食,到蒙地乳品……準格爾旗多元交匯交織的文化孕育出的是豐富多彩、口味繁多的飲食文化,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準旗人的勤勞智慧,共同造就了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每一道準旗美食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並將繼續在準旗的大街小巷裏、在家家戶戶的煙火氣中講述著關於匠心與傳承的故事。


出品人:王曉輝

總策劃:韓燕

總監製:薛立勝

總製片人:詹海濤 楊力

策劃:任艷華 蔚力 李小奇 許浩成 裴永耀

總導演:陳自成

導演:羅傑 趙陽 田野 劉沐頤 胡笛 楊智健

編導:丁素雲 曹川川 張芃芃

視覺:胡俊 呼丹 王瑞娜 王冠初 遇翔

攝像:胡博鈞 楊碩 姜川 張博 趙曉乙

音頻:李翔宇

燈光:范恒宇

後期製作:

李汀 王肇鵬 劉昌 王哲

大衍視崛

于春曉 馬濤 彭伊婷 木辛 肖楠(實習)郝嘉禾(實習)

統籌:劉蕾 張建國 周大慧 張濤 王彥東

製片:陳曉

推廣:孟超 姜壹平 王雁青 張靜 葛蕾

本期作者:張芃芃

節目承制:正楊映像

出品方:

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宣傳部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中國網文化發展中心

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