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金磚國家詩人話詩歌生命活力 連接世界傳遞愛與希望

發佈時間:2024-07-24 10:30:0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林波 魏浩識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新網杭州7月21日電(林波 魏浩識)“如果説詩歌是人類的母語,那麼我們將通過詩歌挑戰螢幕的時間和社交網路的速度。”在浙江杭州舉行的“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學術對話上,巴西詩人安娜·魯什認為,詩歌作為一種人類原始的語言形式,具有挑戰現代數字時代快速消費文化的力量。

近日,“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活動在浙江杭州拉開帷幕,來自金磚十國的70余位詩人齊聚。在以“詩歌的創新”為主題的學術對話上,以安娜·魯什為代表的女性詩人圍繞“生命的體認,愛與希望的色彩”展開對話,探尋詩歌的生命活力。

安娜·魯什表示,21世紀的詩歌創新需要面對技術進步的挑戰,利用技術來實現自身的發展,“詩歌的創新不僅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對當下的理解,更是對未來的探索。詩人應該從祖先的智慧中尋找答案,用詩歌的網路連接世界的每個角落”。

“對我而言,詩歌本身就是對新事物的探索。”俄羅斯詩人葉芙根尼婭·烏裏揚金娜將詩歌比作“對未知的一躍”,是連接不同時空點的“蟲洞”。于她而言,詩歌的創新不在實驗,也不在尋找新的表達方式,而在於能否通過詩歌引導讀者到達新的地方,帶來變化和驚喜。

埃及詩人娜賈特·阿裏將詩歌看作探索萬物詩意的冒險革新之旅。詩人要通過“重新衡量所有價值觀”的行動,對抗封閉社會的傳統觀念,“詩人的使命並非沿著筆直的道路前行,也並非一味地尊崇傳統的文學模式,這意味著詩人應成為語言的創造者和摧毀者,不斷質疑和超越前輩,實現真正的創新”。

沙烏地阿拉伯詩人拉萬·塔拉勒認為,詩歌超越了語言的限制,成為人類情感和經驗的表達工具,同時也是語言藝術的不斷探索和創新,“詩歌的創新不應局限于形式,而應涵蓋廣泛的主題和內容,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文化和技術環境,最終使詩歌成為連接人類情感的橋梁”。

阿聯酋詩人謝哈·穆泰裏談到,詩歌的語言不受地理和語種的限制,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談到詩歌的創新,她表示這不僅是一種美麗的追求,也是詩人對自我和世界的深刻反思,詩人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從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中尋找新的視角和表達方式,以此激發詩歌的活力。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表示,詩歌天然地具有促進溝通與交流的作用,可以把不同地區、不同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包容這個世界的不同、彌合這個世界的分歧、豐富這個世界的色彩,達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願大家在此打開格局和眼界,結下友情和緣分,共同為促進世界詩歌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