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定門出發,騎車一路向北,途經天安門、故宮、鐘鼓樓等,抵達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後原路折返,這趟全程24.7公里的中軸線騎行之旅是騎行愛好者黎夏最中意的線路。
正陽門位於中軸線上天安門廣場的最南端,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南大門。2020年10月,正陽門箭樓修繕工作正式啟動。
矗立在中軸線北端的鼓樓和鐘樓曾為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數百年裏,“晨鐘暮鼓”如同整座城市的脈搏,居民生息勞作皆以此為準。
“咚——咚——”11點整,擊鼓聲從二樓傳來。這是鼓樓每天定時上演的擊鼓表演。1面主鼓與24面群鼓,抑揚頓挫、鏗鏘有力。1面主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則代表了二十四節氣。
近年來,中軸線上百餘項文物修復陸續啟動。櫛風沐雨的古都細節,在時光中漸次閃亮。
中軸線保護工作在擦亮歷史文化遺存的同時,也改善著老城的人居環境。
整治騰退後的小院內住著7戶居民,空間寬敞了、環境變好了,喜愛花草的范來友在院裏種上了蘭花、茉莉、葡萄,生活也更加愜意:“咱這小院生活,別提多美了!”
登上鼓樓,在俯瞰壯美中軸風光的同時,人們還能看到很多散佈在屋頂上“違和”的小建築——各式各樣的鴿籠。
據史料記載,明代時,盤鴿賞鴿便已在皇族、官員、商賈間盛行,到了清末,鴿子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盤鴿聽哨逐漸成為老北京人生活休閒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盤旋的鴿群和悠揚的鴿哨勾勒出一道中軸線上的“活文化”。
然而,這些建在平房屋頂的鴿籠大小不一,顏色各異,與青磚灰瓦、古香古色的中軸整體景觀格格不入。要留住屬於老北京的鴿哨聲,鴿籠改造迫在眉睫。
為了弄清問題究竟出在哪,龐書經和團隊成員敲開了家住鼓樓周邊衚同、有著40年養鴿經驗的居民史勇濤家的大門。接過鴿籠設計圖,只簡單掃了幾眼,史勇濤便連連搖頭:“你這籠子太矮了,看看我這個。”
登梯上房,身在籠中,哪怕身高超過一米八,在鴿籠裏也能挺直腰桿。“怪不得高度一米四的鴿籠大夥兒都不同意,人進去直不起腰,沒法飼養鴿子。”龐書經恍然大悟。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