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南海Ⅰ號”文物提取工作完成 轉入全面保護新階段

發佈時間:2023-11-07 15:28:18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鄧瑞璇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新華社廣州11月4日電(記者 鄧瑞璇)記者從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了解到,“南海Ⅰ號”沉船總體保護項目3日啟動,標誌著“南海Ⅰ號”全面保護髮掘工作開展十週年之際,重心轉入全面保護、研究闡釋、活化利用、展覽展示、學術交流新階段。

今年8月份,考古人員全面完成了“南海Ⅰ號”船艙文物提取工作。出水文物總數超過18萬件,包括各類陶瓷,金、銀、銅、鐵、鉛、錫等金屬器,竹木漆器、人類骨骼、海洋生物和其他陸生動植物等遺存,以及硃砂、玻璃等其他材料標本。其中瓷器最為大宗,囊括了當時大多數外銷瓷窯址的産品,主要包括産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以及廣東窯口的陶瓷産品。鐵質凝結物總重量超過130噸。

“船體輪廓的數字採集工作,為下一步船體永久支護胎架的製作提供了關鍵性數據。”“南海Ⅰ號”保護髮掘項目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廣東省文物局局長龍家有在項目啟動活動上介紹,“目前,全面考古整理和發掘報告的編寫工作也正式列入日程,船體和各類考古出水文物在完成資訊採集錄入後也逐步向廣東海絲館進行移交。”

海洋出水木質沉船保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大民介紹,“南海Ⅰ號”沉船即將進入船體及出水文物的長期保護、研究與修復過程,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船體以及出水文物病害還未根除,在未來幾年裏,要努力完成船體硫鐵化合物和可溶鹽的有效脫除、填充加固、脫水定型及復原安裝等工作,並繼續開展各類出水文物的深度清理、完全脫鹽和保護修復工作,才能最終實現“南海Ⅰ號”船體和出水文物的長久、安全保存。

當天,考古隊向廣東海絲館移交了船體。據了解,在完成當前“南海Ⅰ號”長期支護建設後,明年將拆除陪伴船體多年的沉箱,讓公眾更近距離一睹船體真容。

國家文物局于2013年11月啟動“南海Ⅰ號”全面保護髮掘工作。10年來,“南海Ⅰ號”考古遵循“整體打撈、原址保護、就地展示”原則,打造了中國水下考古的行業標桿,為世界水下文化遺産的沉船總體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南海Ⅰ號”考古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史料,向21世紀的世界展示了800年前國際海洋貿易的生動畫卷。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