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網路文藝亟待完善創作與傳播規則

發佈時間:2023-11-03 11:20:27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存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原標題:網路文藝亟待完善創作與傳播規則

網路文藝植根于網路時代,其審美屬性具有新媒體技術、大眾文化和複合文化的特質。我們在樂見新文藝樣式生成的同時,也應該審慎看待網路時代技術發展、社交模式變化對文藝審美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做好新聞資訊、劇情演繹創作、AI合成內容等的合理分界,限制不當內容對網路文藝的衝擊,規範其發展路徑和模式,使新技術驅動下的網路空間更加適應網路文藝的健康發展,為中國網路文藝持續領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礎。

網路短視頻已經成為繼網路文學之後的重要網路文藝樣式,包括情景短劇、微紀錄片、知識分享短片、創意剪輯等眾多類別。除去純資訊內容,網路短視頻存在大量的創作演繹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技巧都具有獨特的文藝審美,如在角度、背景、詮釋等方面各有韆鞦的電影解説類短視頻,給網路用戶帶來豐富的文藝享受。從形式上看,電影解説類短視頻多以簡單直白為要旨,視頻第一句話,往往以“注意看,那個男人/女人正在………”的句式開始,迅速進入主題。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劇情如何驚悚或寫實,網路用戶也能夠很容易判斷出這是一個虛構或演繹的故事,要從文藝審美角度來觀賞。

然而,網路短視頻的評價標準往往聚焦于流量的多少,極具衝突的真實新聞往往比演繹類作品更吸引眼球。這種情況下,一些創作者有意無意去掉作品旁白,加上模倣新聞採訪風格的解説,誤導網路用戶認為視頻講述的是真實事件,從而賺取流量。這便使相關內容從具有文藝審美特性的作品演變成了需要清除的虛假資訊。如一名擁有幾百萬粉絲的博主曾經精心製作了七八分鐘的視頻,以第一人稱形式講述自己25歲確診肝癌的經歷和心情,眾多網友大受震撼,但視頻的最後一秒卻以普通字號的文字標注“本期視頻內容純屬虛構”。事件曝光後,網友普遍有受騙的感覺,視頻産生的不良社會影響遠遠壓倒了所宣講內容的價值。最終,這位博主道歉並將視頻刪除,平臺也對其作出處罰。

如果放任為吸引流量而製作的倣新聞式演繹作品充斥網路,也會導致踏踏實實搞創作的內容生産者越來越少。對此,相關行業治理已經展開。有平臺明確要求創作者在發佈“劇情演繹”類視頻時,需要在顯著位置註明作品係演繹。但何為顯著位置尚缺乏明確的標準,亟待進一步細化要求。只有做好演繹作品與新聞資訊的分界,加大違規之後的懲戒力度,才能促進網路文藝創作良性發展。

隨著網路技術日益發展,模倣創作的成本越來越低,一些反響較好的網路文藝作品,在發佈後很短時間內就被廣泛模倣,甚至遭到變形惡搞。低品質的跟風創作,導致受眾對某一類內容迅速産生審美疲勞甚至反感,原本的好題材也不得不被捨棄,嚴重影響了網路文藝創作者的熱情。

以前段時間各地文旅局局長介紹家鄉的短視頻為例。這一文藝形式就有被跟風模倣“帶偏”“玩壞”的趨向。短視頻對家鄉的文藝情感表達不僅沒有受到關注,反而産生了負面效果。無序的跟風模倣,對最初的短視頻帶來很大的傷害,嚴重影響了網路短視頻文藝性的展開。對此,有必要做好對原創作品的保護,強化創作指導和規範,引導創作者真正深入生活、深入實踐,將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演繹到位,將有潛質的內容打造成上乘作品。及時對達到一定程度的跟風題材進行風險提示,保持短視頻文藝市場的創新活力。

網路文藝興起于新技術,與新技術具有天然的共生關係,通過新技術加持能夠促進其文藝樣式的更新迭代、表達內容的創新豐滿,同時也會對其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AI歌手”翻唱歌曲一度在各大網路平臺上走紅。所謂“AI歌手”,就是通過將歌手原始聲音輸入模型進行訓練,再輔以後期處理和調校,讓AI用歌手的聲音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雖然AI翻唱技術在演唱技巧、情感上離歌手本人還有一定差距,但音色完成度高,基本與真人演唱無異。AI技術對網路文藝的豐富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但也隱藏著違法違規的風險。如將“AI歌手”的歌曲用於營利,則涉及著作財産權歸屬,即便是非商業化使用也存在爭議。“AI歌手”可以隨意翻唱的特點,必然侵犯歌手本身的市場資源。如果對此聽之任之,將導致真正的創作者無法投入正常的創作,最終給網路文藝市場帶來損失。AI技術也涉及虛假劇情演繹等問題。網路文藝允許不同創作者進行個性的表達和探索,但要堅決禁止利用AI生成虛假資訊誤導公眾,也嚴格禁止侵犯公民的人格權利。有必要為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劃定“底線”和“紅線”,健全AI介入文藝創作的相關行業標準、行業準則,在技術研究和應用中規範倫理要求,確保AI技術始終沿著為網路文藝創作服務的軌道行進。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公佈《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今年8月15日起施行。辦法的出臺旨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慧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網路技術為網路文藝發展提供了無比寬廣的舞臺,但也使網路文藝作品與更加海量的網路資訊混雜一處。網路文藝的持續發展,要引導、發現、總結更多更新的文藝門類,彰顯多樣化審美,同時也要不斷完善創作與傳播規則,將網路文藝的歸文藝,將社會生活的歸生活,真正讓網路文藝成為網路時代一個具有獨立審美特質的類別,為促進文藝的繁榮帶來正能量。

(作者:李存,係南陽理工學院傳媒學院教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