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金雞”透視國産電影三大變化

發佈時間:2023-11-06 09:27:39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康淼、顏之宏、吳劍鋒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華社廈門11月5日電 題:“金雞”透視國産電影三大變化

新華社記者康淼、顏之宏、吳劍鋒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獲最佳故事片獎、《回西藏》獲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獎、《長空之王》獲最佳導演處女作獎……11月4日晚,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各獎項得主在廈門揭曉。

每年中國電影金雞獎都會吸引億萬電影觀眾關注,而各獎項提名與最終得主往往也反映出國産電影的發展趨勢。從近一年的電影市場動向來看,傳統文化成為關注焦點、類型電影愈發豐富、青年電影人厚積薄發是當前國産電影發展的三大新變化。

傳統文化題材電影創新發展

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提名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將人們的視野拉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老文明中,在社交平臺上贏得一眾好評。

作為一部直接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電影,影片主創們在服飾造型上做足了功課。由於殷商時期沒有留下描繪服飾的史料,主創團隊在打造演員服飾造型時只能借鑒近現代考古學、服飾學和民俗學的有關作品,最終形成了“七成來自道教水陸畫、三成來自殷商歷史”的服飾造型。

從票房表現看,今年以來,直接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滿江紅》《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長安三萬里》等三部影片已斬獲90億元左右的票房收入,佔我國票房總收入約五分之一。

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靈動展現古老中華文明,是近年來國産電影創作的魂。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的《長安三萬里》和獲得最佳音樂獎提名的《滿江紅》,讓人們再次領略到詩詞歌賦的魅力。

用傳統文化拍好戲,既符合市場規律,也有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清末時期,電影這種藝術表達形式作為‘舶來品’進入我國後,我們就將其稱為‘影戲’。”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趙衛防説,“影戲”自一開始就將重點放在敘事表達上,經過中華傳統文化賦能後,中國電影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

國産類型電影百花齊放

進入2023年,國産電影市場既有諸如《無名》《志願軍:雄兵出擊》等新主流電影佳作頻出,也有諸如《孤注一擲》《消失的她》等懸疑劇情片表現搶眼。

類型片的再度崛起,與國産電影敘事能力提升不無關係。“戲劇性敘事基礎上的懸疑營造,懸疑敘事承襲傳奇敘事的傳統,充分體現了類型片的敘事智慧。”趙衛防説,2023年國産電影營造敘事張力的主要手段是“真相的多次反轉”,這在《滿江紅》《消失的她》等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分析今年的電影票房,好萊塢式享受“視覺盛宴”的類型片並未像過去一樣引起轟動,觀眾開始更加注重類型電影所帶來的“情緒價值”。“中國觀眾對單純的大場面製作已有了審美疲勞,如果不能引發觀眾共情,這樣的類型電影勢必將逐步式微。”影評人李星文認為,好的敘事連帶“情緒價值”,是當前國産類型片爆款“秘方”。

今年暑期檔總票房收入超過200億元,創造了中國影史新紀錄,《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八角籠中》等一眾類型片票房表現亮眼,國産類型電影展現了巨大市場潛力。

觀眾對國産類型電影青睞有加,而青年電影人也競相擁抱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創作。2023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金雞電影創投大會也同步進行,“主單元”共徵集到920個有效項目,其中15個項目最終入圍終極路演。青年電影人聚焦科幻、懸疑、青春等題材,與投資人開展熱烈討論。

國産電影展現強大“新力量”

在本屆金雞獎的提名中,一眾“80後”“90後”乃至“00後”電影人紛紛亮相,展現出國産電影強大的“新力量”。

“細心察覺普通人同質化生活表像下的個性與不同,在日常中尋找可以書寫的蛛絲馬跡,這是我認為的理想的創作觀。”青年電影人劉曉世説。他執導的電影《長空之王》榮獲本屆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等多項提名。

技術迭代下,影片拍攝門檻有所降低,青年電影人需要有更鮮明的個人特色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榮獲本屆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獎的《回西藏》導演、編劇拉華加認為,數字電影相較過去的膠片電影,拍攝成本更低,競爭也更激烈,這在客觀上要求青年電影人更加努力,才能得到市場認可。

成就一部優秀的國産電影,需要充分激活青年人的靈感。《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編劇冉平説,電影劇本第一稿完成時就邀請了不少“90後”“00後”來提意見,結果青年人給了他大量意外的收穫,“什麼是英雄?你是誰的英雄?青年人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無論是劇本創作、電影拍攝,還是後期製作、宣傳發行,大量優秀青年電影人正投身國産電影生産各個環節。“‘90後’和‘00後’在圖像化時代中長大,他們的圖像表達能力比我們這代人強很多。”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曉紅説,只要給予新生代電影人更多信任和時間,優秀的國産電影作品將源源不斷問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