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千年琉璃窯火重燃 京西老窯廠變身文化産業園

發佈時間:2023-03-02 15:55:00 |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永定河西岸,坐落著一座以琉璃命名的千年古村——琉璃渠村,村內至今已有760年曆史的皇家琉璃官窯廠所生産的琉璃,裝點了古都的色彩。這裡曾熄滅十載的千年窯火,在2月24日上午再次熊熊燃燒,由北京市琉璃製品廠老窯廠改造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首次對外亮相,講述這片土地與琉璃的故事。

園區鳥瞰

01

琉璃的故事

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坐落于永定河左岸,距北京城區中心僅二十幾公里,被譽為“中國琉璃之鄉”。村子坐西朝東,背靠燕山余脈九龍山,東臨北京第一大河永定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村西口即是西山古道的入山口。

門頭溝一帶都知道早年間有個“琉璃趙家”。《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三卷第三期發表了劉敦楨的《琉璃窯軼聞》,文中寫道:

“現存琉璃窯最古者,當推北平趙氏為最,即俗呼官窯或西窯,元時自山西遷來,初建窯宣武門外海王村,嗣擴增于西山門頭溝琉璃渠村,充廠商,承造元、明、清三代宮殿、陵寢、壇廟各色琉璃作,垂七百年于茲。”

趙氏自元代起在琉璃渠村燒制琉璃,參與了數不清的皇家工程,而琉璃渠開始大規模燒制琉璃的歷史還要更早。1983年7月,在琉璃渠村北約1.5公里的龍泉務村遼代瓷窯遺址中出土了四件琉璃製品,其中包括遼三彩琉璃坐式菩薩像二尊、跏趺坐式佛像一尊和高托蓮花瓣佛座,無論是塑制水準還是藝術水準都堪稱上乘。與這些琉璃製品同時出土的“壽昌五年”(1099年)戳記琉璃殘片證實,早在一千年前的遼代,京西龍泉務、琉璃渠一帶就已經開始生産極為精美的琉璃製品。

燒窯場景還原

琉璃工藝原本出自西域。一般認為,漢代時期已經明確出現了建築琉璃的生産與使用。西漢時琉璃多以透明琉璃料件為主,作為室內裝飾而非建築構件使用。隨著與西域交往日益加強,大月氏商人帶來了西域先進的琉璃瓦燒制技術,大約到了北魏時期,琉璃瓦已經開始用於皇家建築。

唐代時,北京西山一帶各族雜居,不僅有原居東北地區和北亞的契丹、奚人、新羅等族“歸義”,也有不少來自西域和中亞的人民居住。這種文明高度交流融合的態勢,一直保持到了遼金元時期。與以往將宋視為“文明”、遼金視為“野蠻”的印象不同,遼代的北京地區橫跨“華夷”兩種文明,溝通農耕與草原兩片土地,從遼金到明清,琉璃燒制始終集中在太行山一線,尤其以京西和山西的工匠為冠。

時間來到2013年。因門頭溝地區琉璃工匠世代沿用的傳統燒煤燒柴方式不符合環保規定,琉璃廠被關停。一些工廠曾考慮外遷,但門頭溝琉璃燒制的要訣不僅在於傳統技藝,更離不開當地的坩土。早在千年前,人們就發現京西龍泉務、琉璃渠一帶出産的坩子土含鐵量少,燒制琉璃成胚後色澤月白,不會影響釉色呈現,其他地區的坩子土難以與之媲美。

02

從老舊廠房到創意園區

城市的發展帶來陌生的改變,琉璃渠選擇迎頭趕上。為了讓“千年窯火重燃”,在多方力量的合作下,2019年底,在琉璃渠老窯廠廠址,一座全新的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完成規劃並開工建設。團隊對老窯廠進行了保護性改造提升和轉型升級,將老窯廠打造成了一個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

改造升級後園區內佇立的“騎鳳仙人”

園區面積共計3萬多平方米,除新建一處1200㎡的廠房外,其餘建築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和修復,優化10余座保留建築,並恢復少量窯口燒制工藝展示,以適應現代生産生活需要。主要包括琉璃文化體驗館、西山古道文化驛站、琉璃博物館等,讓歷史文化遺産在有效利用中成為城市和鄉村的特色標識和公眾的時代記憶,形成工業文化與現代科技文化相互交融的景觀。

在前期項目研究階段,團隊就結合城市更新相關政策要求,提出以“琉璃重生帶動産業轉型升級”為目標,將園區定位為“打造集琉璃保護性生産、琉璃文化推廣、琉璃體驗式旅遊、文化創意辦公于一體的中國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園區空間規劃上設置了琉璃産業區、琉璃研究體驗區、文創辦公區和琉璃特色民宿區,打造故宮博物院琉璃生産基地、琉璃文化研究基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青少年教育傳承活動基地。

園區改造後功能佈局圖園區改造後功能佈局圖

生産展示用房內部

值得注意的是,園區內的故宮博物院琉璃生産基地,坐落在一處新建廠房當中。這座面積約1200㎡的建築,完美融合了傳統與工業風格,是園區建築的點睛之筆。在這裡,將重啟故宮等皇家建築琉璃産品的生産,保證故宮等在京皇家建築所需高端琉璃産品的使用需求,參觀者也可以通過廠房預設的通道,近距離體驗琉璃生産的全過程。

除此之外,園區也為長遠發展做足了打算,為園區孵化器預留了空間園區中部位置的現狀廠房被改造為免費的商務會議休閒空間“隅翼空間”,以促進園區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現狀廣場空間則在景觀提升後,為園區辦公人員提供交流展示的空間。

隅翼空間外部

倚墻而建的琉璃影壁寄託著琉璃製品廠的共同記憶

03

窯火重燃

2023年2月24日,曾熄滅十載的窯火再次熊熊燃燒,改造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首次對外亮相。

上午10時許,現場施釉後的琉璃脊獸由工作人員送到了復建的一口釉燒窯內,隨後,琉璃燒制工藝吻作、窯作和釉作共六位非遺傳承人傳遞火種,他們手持火種燈進行接力,最後傳到了兩位小朋友的手中。窯作工匠從火種燈引火種,點燃了火把,將星星之火送入古窯,重燃窯火。

園區內保留的拱券式倒焰窯

窯火的再次燃燒,也意味著那些曾因窯火熄滅而離開的手藝人,可以回到琉璃渠重操舊業,延續古法。園區請回了掌握官式琉璃燒制技藝吻作、釉作、窯作師傅及琉璃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採用老師傅帶新徒弟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體驗琉璃燒制技藝,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非遺技藝。

除了技藝的傳承,園區也為琉璃愛好者們提供了豐富的觀賞學習資料。園區內保留了多個傳統的拱券式倒焰窯,窯磚上已烙下厚厚的黑色痕跡和斑駁發亮的堆積釉,這是700餘年燒制留下的印記。窯內一坯一坯瓦件成排碼放,還原了燒窯前古法裝窯的流程。琉璃展廳內還展出了眾多瓦件印章、歷史圖片等,用琉璃瓦擺出的故宮三大殿屋脊造型懸挂半空。

琉璃博物館內部

保留原址並改造的隧道窯廠房

除傳統古窯外,園區保留了一口釉燒隧道窯,地面鋪設軌道運送窯車也一併保留,同時還增設了燈光等藝術展陳裝飾。未來,這裡將連通另外兩個空間整體被打造成為隧道窯藝術空間,通過特色餐飲、網紅書店、藝術展覽等活動,為園區注入新鮮活力。園區內的琉璃文化特色民宿也將開張,可為遊客提供近20間客房。

按照計劃,園區還將聯合故宮、市文物局不定期舉辦琉璃歷史文化展覽、琉璃工藝品展、琉璃文創展、琉璃技藝非遺文化青少年教育活動等,面向大中小學生和國內外旅遊團隊大力開展琉璃文化研學教育和沉浸製作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琉璃傳統文化的魅力。

(內容及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故宮博物院、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日報副刊、北京規劃自然資源、門頭溝文旅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