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新主流電影領跑2022 中國電影砥礪前行未來可期

發佈時間:2023-01-06 17:04:20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劉微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日前,國家電影局發佈統計數據,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67億元,其中國産電影票房為255.11億元,在總票房中佔比為84.85%;全年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7.12億。

過去一年,銀幕故事風采不減,一批優秀影片在口碑推動下收穫高票房,中國電影專注精品創作,邁出穩健前行的堅定步伐。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學部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丁亞平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雖然電影業面臨了一些挑戰,但電影産業化加速的走向、市場管理的優化,體現了新時代中國電影的自信自強和守正創新。

新主流電影持續“破局”

回顧2022年中國電影市場,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等重要檔期如約而至,多樣的題材創作帶來豐富的觀影體驗。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萬里歸途》《狙擊手》《鋼鐵意志》等新主流電影一路高歌猛進,表現較為突出。

《狙擊手》《長津湖之水門橋》《萬里歸途》電影海報。

《長津湖之水門橋》單片累計票房達40.67億元,摘得2022年度內地公映電影的票房榜首。作為《長津湖》的續篇,此部在延續前作故事的基礎上製作升級,全景式還原“三炸水門橋”的過程,展現了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決心與信念。《長津湖》系列電影的突圍,也彰顯出新主流電影持續獲得市場和觀眾的認可。

《長津湖》總監製、編劇黃建新曾表示,新主流電影之“新”,既體現在忠於歷史,也體現在視聽語言的創新和製作水準的升級,更體現了貼近觀眾的創作趨勢。

同樣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的《狙擊手》以小切口展示大情懷,將鏡頭對準戰爭中獨特的狙擊類型,講述了一場殊死對決;《萬里歸途》依託中國外交真實撤僑事件,傳遞出生命至上的價值情懷。“《萬里歸途》可以説是新主流電影的一種新嘗試,題材選取和人物塑造都可圈可點。”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新主流電影需要多樣化和多類型的創作,才能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

“整體來説,新主流電影的競爭力有所增強,創作態勢、類型樣態逐漸多維,持續引航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也引領了電影市場的復蘇。”丁亞平表示。在不斷探索和自我突圍中,新主流電影愈發契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但想保持長期的前進勢頭,更需要持續的改革創新。

現實題材盡顯溫情本色

過去一年還是現實題材電影豐收的一年。《人生大事》以“冰冷”的殯葬行業為背景,喜怒哀樂間盡現人間溫暖;《奇跡·笨小孩》從小人物出發,讓人們看到時代洪流下的年輕人如何奮力奔跑;《媽媽!》將鏡頭對準阿爾茨海默病,在母女日常中表達愛可以對抗遺忘……光影之間儘是人生百態,不僅描摹出生動的現實底色,更以多重奏的溫情本色抒發時代精神力量。

《奇跡·笨小孩》《人生大事》《媽媽!》電影海報。

“現實題材電影能夠受到觀眾的歡迎,主要在於體現了電影與觀眾的血肉聯繫,寫出了小人物的奮鬥與艱辛,以及未來的希望,具備溫暖現實主義的特質。”饒曙光表示。這些本土化特點鮮明的影片,內容真實、情感真切,往往能夠擊中觀眾內心的柔軟,收到良好的反饋。

此外,還有一些電影嘗試不同風格的雜糅混搭,比如《獨行月球》將科幻題材插上喜劇的翅膀,帶來更多創作上的可能;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脫胎于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又在故事內核及視覺表達上大膽加入現代元素……多樣化的影片交相輝映,為觀眾提供了多樣的觀影選擇,也為之後的電影發展不斷積蓄力量。

縱觀過去一年,丁亞平認為,強化現實題材創作,同時出現各類樣式,從歷史到現實,從單維度到全方位,個性化的書寫成為主流。“特別是很多新導演的出現,展現出中國電影新力量的不斷涌現,也是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基礎和希望。”饒曙光説。

新年電影市場加速回暖

隨著影院的加快復工,觀眾的觀影熱情持續上漲,電影市場加速回暖。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春節檔,已有《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深海》等多部影片宣佈定檔,豐富的影片類型讓觀眾充滿期待。

《流浪地球2》《滿江紅》《深海》電影海報。

如何推動電影市場更快復蘇?饒曙光認為,要培養更多電影觀眾,尤其是讓更多年輕觀眾將走進影院看電影當作一種習慣,從而擴大觀眾的基本盤,拓展中國電影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同時,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電影政策,來促進電影資源優化配置。”

“創新質大於量的精品力作,是電影的核心競爭力。”丁亞平表示,中國電影人既要深耕主題性創作的特點與規律,與大眾化表達有機融合,為主流電影的藝術表達補充新養分,還要充分挖掘其他題材類型的拓展空間,探索電影創作的新可能,使中國電影生態更加豐富、平衡和健康。

2023年,中國電影的新征程剛剛開始。接下來,要保持旺盛的創作熱情,堅定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心,為廣大觀眾奉獻更多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推動中國電影可持續繁榮發展。中國電影人重任在肩,大有可為。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