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免費閱覽全文影像!國家圖書館聯合39家單位累計線上發佈古籍數字資源13萬部(件)

發佈時間:2023-01-04 15:12:3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1月4日訊 1月4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蘇州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等6家單位,線上召開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佈會。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古籍辦副主任楊芳,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分別致辭,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主持會議,專家學者代表、聯合發佈單位代表、部分新聞媒體代表等參加會議。

本次活動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的第七次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佈。本次6家單位新增發佈古籍資源6786部(件),不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還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資源,為廣大讀者和專家學者開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獻資料。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佈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到13萬部(件),其中國家圖書館建設的“中華古籍資源庫”發佈古籍影像資源超過10.2萬部(件),先後聯合39家單位發佈古籍資源2.8萬部(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強調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特別是強調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重大意義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其特殊的時代使命。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把古籍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對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黨和國家關於古籍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並召開全國古籍工作會議,明確了古籍工作的管理體制,加強了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也對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古籍工作高品質發展作出了部署安排。文化和旅遊部以《意見》為總綱領,制定《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保護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對近期工作舉措和中長期工作計劃進行了部署和細分。2022年12月27日,國家圖書館召開第十七屆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城市圖書館館長聯席會議,對下一步古籍保護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古籍保護的目的在於傳承和利用,古籍數字資源的線上發佈與共建共用,使社會大眾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戶閱覽古籍資源,在有效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矛盾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古籍傳播,為中外學者方便地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對於揭示和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堅定和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國家圖書館為代表的各古籍存藏機構將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圖老專家回信精神,堅守“傳承文明、服務社會”初心,按照中宣部對古籍工作的總體部署和頂層設計,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古籍工作會議精神和中辦、國辦《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積極探索共建共用途徑,持續不斷開放共用古籍資源,借助全國智慧圖書館建設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水準,繼續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提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播能力,共同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座談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對線上聯合發佈古籍資源的舉措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評價,認為圖書館在古籍資源共用方面走在了前列,也為各系統古籍收藏單位做出了表率。同時,會上圍繞古籍數字資源建設和合作服務機制、古籍數字化成果共用方式、古籍數字化標準規範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為下一步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寶貴建議。


附:古籍數字資源介紹

 

1.“中華古籍資源庫”新增古籍數字資源簡介

“中華古籍資源庫”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建設的綜合性古籍特藏數字資源發佈共用平臺,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成果。2020年國家圖書館新版讀者門戶上線後,對各類古籍及特藏文獻資源進行了整合,統一納入“中華古籍資源庫”,該平臺遵循邊建設、邊服務原則,目前線上發佈資源包括國家圖書館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獻、碑帖拓片、西夏文獻、趙城金藏、地方誌、家譜、年畫、老照片等,以及館外和海外徵集資源,線上發佈古籍資源超過10.2萬部(件),已成為全國古籍資源類型和品種最多、體量最大的綜合性資源共用發佈平臺。

本次在“數字古籍”子庫新增發佈國家圖書館藏古籍數字資源1075部19.2萬葉,主要為年譜類、目錄類古籍,從版本類型上看,包括明刻本19部、清刻本801部、清稿本11部、清抄本154部,石印本、鉛印本及其他版本90部。

本次發佈年譜類以及與年譜體例、功用相同或相似的古籍,如年表、年略、編年、年狀、年紀、夢痕錄、知非錄、詩譜等676部。發佈的年譜類古籍中版刻最早者為明成化刻本《臨川吳文正公年譜》,為危素所編,是書為研究吳澄生平的重要資料。此外成書年代較早者尚有明代陸申所編明正德十四年(1519)刻本《陸宣公年譜》、明代馬巒所編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溫公年譜》,還包括清乾隆錫山顧棟高撰稿本《司馬太師溫國文正公年譜》等。

本次發佈目錄類古籍399部,涵蓋了目錄學中的通論、版本、題跋、校勘等各家著述,以及史志、公藏、私藏、專科等各類圖書目錄,並包括古籍典藏方面的經典著作,基本囊括了經典的目錄學著作,如《校讎通義》《群書校補》《禁毀書目》《千頃堂書目》《經義考》《小學考》《四庫全書總目》《書目答問》《藏書紀事詩》等等,並且自宋以來私家藏書目,有名者基本網羅,稀見者亦不乏其例。

讀者登錄國家圖書館網站“中華古籍資源庫”欄目或“中國古籍保護網”(http://www.nlc.cn/pcab/),無需註冊登錄,即可以進行單庫檢索和多庫檢索、全文閱覽。

發佈網址: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

2.天津圖書館發佈古籍數字資源簡介

天津圖書館本次發佈館藏稿抄本文獻165種655冊。該批稿抄本文獻內容包括詩文集、日記、奏折、書札等,一批未經整理、出版的歷史文獻。其特色在於版本豐富、內容多樣、史料價值高。

一是版本豐富:包含館藏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稿抄本。其中,明代抄本4種,清代稿抄本133種,清末民國時期稿抄本28種。如:《使琉球錄》一卷,明嘉靖至崇禎藍格抄本;《老子道德經》二卷,明崇禎六年(1633)田大受抄本;《公是集》五十四卷,清傳抄四庫全書本;《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清乾隆紀昀抄本;《洪駒父老圃集》二卷,清乾隆抄本;《宜興任氏信稿》不分卷,稿本,等等。

二是內容多樣:發佈文獻包含經史子集叢五部類圖書。子部選取了多部醫書,如《痘疹世醫心法》十二卷《碎金賦》一卷,(明)萬全撰(明)趙燁校,清抄本;《醫學綱目》四十卷,(明)婁英編輯,(清)王來賓校正,清初傅山抄本;《太醫院經驗奇効良方大全》六十九卷,(明)方賢輯,清光緒十一年(1885)方氏十萬琳瑯閣抄本;《醫説》十卷,(宋)張杲撰,清抄本;《普濟本事方》十卷,(清)許叔微撰,清光緒三年(1877)楊沂孫抄本,等等。集部選取了稀見傳奇、雜劇,如《桂花姻傳奇》《南唐雜劇》《收燕調鶯館宋元詞會》。

三是史料價值高:選取了民國時期28種重要史料文獻,如《合肥李氏家翰》《傅增湘等致止庵書》《承蔭堂家書》《孔廟保管辦事處單據黏存簿》《公函存查》《陳中嶽信稿薄》《金息侯甲子奏疏》。

這批稿抄本圖像數據的發佈,將很好的解決部分歷史文獻藏與用的矛盾。手稿、散件、未刊稿的影像數據,可以滿足研究者閱讀、研究需求,將産生良好的社會影響和效益。

發佈網址:http://lswx.tjl.tj.cn:8001/

3.南京圖書館發佈古籍數字資源簡介

“清人文集數據庫”是2021年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專項經費資助的,“江蘇省珍貴古籍全文影像數據庫”項目的第一期成果。數據庫將通過“江蘇省珍貴古籍數字資源整合平臺”進行全網公開發佈。

“清人文集數據庫”目前共收錄清人文集399種,以全本彩色掃描的方式製作成數字影像,並進行全網發佈。與目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發佈的珍貴古籍數據庫不同,本次發佈的數據庫主要有以下特點:一、以專題數據庫形式發佈,從文獻內容角度,較為集中地公佈一批具有共同主題的珍貴文獻;二、不僅僅追求文物性古籍發佈,避免一定程度地重復公開,將視角延展到更廣闊的未全網公開的古籍上;三、對每種文獻作至少深入到第二層級的標引,方便使用者按子目檢閱相關內容;四、儘量細顆粒度化檢索字段與古籍資訊,提供如“四部分類”“版本類別”“朝代分佈”“館藏分佈”等類型化檢閱項,滿足使用者更廣泛的個性化檢索需求。

由於是“清人文集數據庫”,所以與大多數公佈宋元明善本古籍的平臺不同,本平臺在所謂“文物性”上並不突出,但這不代表本數據庫在“罕見性”上的弱勢。清人集部版刻文獻有兩類常見的稀少性版本,一是遭到朝廷禁毀的書籍,一是由太平天國戰爭而受損的嘉、道、咸豐時期書籍。本次公佈的清人文集中,如嘉慶時期刻本吳俊《榮性堂詩集》、潘奕雋《三松堂集》、任承恩《二峩草堂遺稿》,道光時期刻本韓廷秀《雙牖堂文集》、查元偁《臶齋集》、吳嵩梁《再生小草》,咸豐時期刻本譚獻《復堂詩》、何栻《江風集》、王篤《兩竿竹室集》,等等,都是存世較少的清人文集。此外,還包括了從理論上來説獨一無二的稿本、抄本等寫本文獻。從著作者方面來説,這次擇取文集不僅有錢謙益、徐乾學、洪亮吉等名家文集,也關注了王式丹、金門詔、孔繼鑅、薛時雨、金和等雖不為大眾熟知,卻在當時具有一定地方影響力(甚或全國影響力)與較廣闊的交遊面的人物。並且,有部分清人文集已囊括該作者的絕大部分主要著作,如薛詩雨收有《藤香草堂詩稿》《藤香館詩續鈔》《藤香館小品》等三部文集。

發佈網址:http://218.2.105.121/

4.雲南省圖書館發佈古籍數字資源簡介

雲南省圖書館此次發佈資源為館藏善本63部381冊,圖像50604拍。此次數字加工的古籍以史部為主,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斷代史,有《北齊書》《南齊書》《周書》,此三種書為眉山七史的宋元明遞修本,具有珍貴的版本價值。第二類是雲南方志,如省志《[雍正]雲南通志》,郡縣誌《[康熙]澂江府志》《[道光]普洱府志》《[乾隆]宜良縣誌》《[道光]陸涼州志》等,俱為清代刻本,都是雲南方志中的精品;山水志《盤龍江水利圖説》《六河圖説》《雲南溫泉志》《雞足山誌》等,圖文並茂,具有雲南地方特色;專志《雲南銅志》對清代滇銅的開採冶煉情況進行了記載。第三類是地方文獻,如《紀古滇説集》《滇小記》《滇考》《滇補》等地方文獻,是雲南地方歷史敘事文本的代表;《欽定平定雲南回匪方略》《滇南民變紀略》反映了清鹹同年間雲南動亂的歷史;《滇海虞衡志》《滇南山水綱目》《滇遊路紀》《川滇藏邊》等反映了歷史時期雲南的山川道路情況;《雲南備徵志》《續雲南備徵志》《雲南叢書提要》《呈貢鄉先輩著述目錄》《雲南金石目略補編》《雲南民族史史料目錄》等則反映了雲南的文獻情況。

除以上史部文獻外,此次數字化發佈文獻還包括小學類文獻《韻略易通》《文字蒙求》《埤雅》《説文古㨨疏證》,兵家類文獻《何博士備論》《草廬經略》《火攻挈要》,醫家類文獻《洞主仙師白喉忌表抉微》《禦纂醫宗》等。 

此批史部文獻是雲南省圖書館館藏史部善本中的特色和精華所在,是研究雲南歷史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醫家類文獻則多為雲南本地醫書,其他地方較為少見。

發佈網址:http://msq.ynlib.cn/

5.蘇州圖書館發佈古籍數字資源簡介

2007年以來,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深入開展,蘇州圖書館結合古籍保護工作的需求,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大力推進古籍數字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截至目前,已完成數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頁,容量達16.12TB。同時,圖書館還建立起了包含蘇州古代地方文獻、館藏珍貴古籍、蘇州地區家譜以及蘇州文人別集等內容的“蘇州圖書館古籍庫”,並實現了遠端登錄、圖文對照、全文檢索、繁簡字轉換等功能。另外,通過縮微膠捲的轉化,建成了館藏民國報紙數據庫,該數據庫收錄了民國期間蘇州的18種地方報紙,極大地便利了讀者的查詢使用。2018年,蘇州圖書館參加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的線上發佈古籍數字資源活動,首批發佈古籍數字資源608部,本次新增發佈館藏古籍數字資源888部。

發佈網址:https://fzk.szlib.com/book/index

6.中山大學圖書館發佈古籍數字資源簡介

中山大學圖書館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目前收藏碑帖近4萬張,主要為1927年學校委派顧頡剛先生赴江浙所採購,以及陳寅恪、容庚、商承祚等名家捐贈。這批碑帖上自秦漢,下迄近代,以石刻為主,兼有金器、陶器、法帖等,有重要的文物、史料、藝術價值。

中山大學碑帖數據庫現收錄館藏碑帖4196種1萬餘幅,類型主要有碑碣、畫像石、石經、墓誌、造像、摩崖等,讀者可以通過題名、責任者、刻石年代、出土地點等檢索相關碑帖圖像,支援前方一致檢索。

此次發佈的資源特色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具有較高的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價值。數據庫收錄碑碣、墓誌、造像豐富,其中以書法著稱於世者不在少數,如《曹全碑》《多寶塔碑》《元顯儁墓誌》《泉男産墓誌》《始平公造像》等,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書法的發展成就,另畫像石、碑首、墓誌蓋及造像中的佛像等,融合了中國古代繪畫、雕刻等多種技藝,可為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愛好者與研究者提供豐富的史料參考。二是具有較高的宗教文化研究價值。數據庫收錄宗教相關石刻頗豐,其中以佛造像和經幢為主,兼有基督教、摩尼教等相關者,其時間自漢魏至明清,地域上包含河南、山東、河北及江蘇、廣東諸地,記載了不同時期經文、佛教傳播及佛教故事等的變遷,對宗教研究頗有裨益。三是具有較高地方史料文獻價值。數據庫收錄了不少清末民初以來出土與鐫刻的碑碣、墓誌,以及大量江浙、廣東地方石刻,記錄了地方學宮廟宇之興廢修葺、或記載名流仕宦之軌跡及重要歷史事件,較少為學者所著錄和研究,可補以往史乘之闕,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

發佈網址:https://sztc.sysu.edu.cn/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