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弧文學”成熱門社交語言
網路上各種文學層出不窮,最近流行的“括弧文學”是一種把重點放在括弧裏的説話藝術,被網友玩出花來。諸如身材一般般(也就八塊腹肌吧);(此刻)睡不著,希望能有個人説説話(誰都行,聊不來的人除外)……應用自如的網友將其作為通行的社交語言,認為可以緩解人與人之間關係,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也有網友認為,這種加註釋的“獨白式”網路文學會給人帶來焦慮感。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重點在括弧裏,“括弧文學”成熱門社交語言
括弧文學,網友定義為括弧裏的內容才是重點的一種文學。最初是凡爾賽括弧文學,即把想炫耀的內容放在正文後面的括弧中。表面上裝作不在乎,實際上在炫耀關鍵資訊。當然,括弧中的內容也不僅限於是炫耀,可以是描述客觀事實,也可以描述當下的心理活動,總之萬物皆可以放括弧裏。
來看看網友的各種例句,比如“哪有啊(害羞的捂小臉臉跺腳腳)”“唔……早上好(微微沙啞的嗓音,兩隻手蜷曲成小粉拳狀揉眼睛)”“抱抱(張開雙臂,緊緊扯入懷中)”“在嗎 (28℃的大晴天在圖書館被熱暈過去醒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等等,熟悉這種表達方式的網友秒懂含義,不明白的感覺莫名其妙。
還有諸如成績馬馬虎虎(畢業于TOP5高校);英語還算可以(雅思裸考8.5);身材一般般(也就八塊腹肌吧)等等。其實括弧文學把話語重點放在括弧裏,括弧裏的內容,可以是對事實的陳述,以及文學化描述,有的萌萌噠,也可以是一種自我誇耀,適合朋友之間交流情感的個性化互動方式。
網友用“括弧文學”表達真實想法,緩解尷尬
採訪中,玩轉此種表達方式的網友告訴記者,“有時候括弧一下,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寫文章或者日常交流中,為了使他人更容易了解內容以及情況,往往需要對一些詞語或一些事情做些必要的解釋和説明。比如,失眠的時候發條朋友圈,“(此刻)睡不著,希望能有個人説説話(誰都行,聊不來的人除外)。”這不屬於正文的註釋部分,但又很重要,多用括弧來表示。
有人總結,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與人發生矛盾。而括弧文學能舒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合適恰當的方式表達出彼此之間的想法,緩解尷尬。
還有人調侃説,“括弧裏用來解釋説明的文字,竟然也是一種文學嗎?”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為了塑造一個更好的形象,有時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需要隱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又很想把它告訴別人。這時,括弧可以讓我們進行多重對話以及多種感情的表達,展現更加真實的自己。
有穿搭博主在回答如何在臉型不好脖子又短的情況下,挑選合適的項鍊時,就使用了括弧文學:“那你最好注意一下首飾的長度(血淚教訓)”,括弧裏的文字暗示自己也有此類外形上不完美的地方,拉近與網友的心理距離。
在不少網友心目中,括弧文學真的具有註釋功能。就像在歷史書中常見的情況,有時括弧放在某一時代後,標明瞭這一時代的具體時間段,使讀者對這一時代的認識更加清楚;有時放在某一文獻後,標明瞭這一文獻出版的具體時間,避免混淆其他的作品。在微信或QQ聊天中,部分使用者喜歡用表情包來表現自己此刻的神態,括弧文學則通過文字對話語補充動作、神態描寫,增強畫面感,使人物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美化人物形象,擴大人物優點。
如同説出“弦外之音”,“討好型人格”別焦慮
喜歡“括弧文學”的網友認為,如果當你遇到社交恐懼時,或許一個小小的括弧,就能解決棘手的社交問題,括弧文學既守護敏感的真心,也表達了自我。但也有網友對此表示“拒絕”,覺得説話拐彎抹角,希望戒掉“括弧文學”。
為何“括弧文學”會風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江蘇·南京12355心理專家智庫成員、南京交通技師學院教師韓寧表示,生活中很多人講話直白,成為別人口中直爽的人。但是直爽的人往往會給別人留下“心直口快沒有心眼”的認知印象。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學會了“模糊表態”。所謂“模糊表態”,主要的目的是講話留餘地的同時,又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我們大腦的語言控制中樞和書寫控制中樞,是兩個獨立的部分。面對面交流的時候,除了要表述的文字內容,説話時的語氣、聲調,甚至我們的肢體動作,都會輔助表達。而在網路上交流時,經常只剩下文字,有網友就會選擇用表情和括弧來輔助表達,説出“話中有話”的弦外之音。
用表情或者括弧,是希望閱讀者能夠真正理解表述者內心所想表達的意思,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方式。
韓寧表示,很多網路文學流行了一陣就會被新的流行取代,“括弧文學”也是如此。但如果出現下面這種情況就要關照一下自己的內心:覺得自己用括弧來表達真實想法,有一種不安或者悔恨。這説明是“討好型人格”,希望為人處世能夠留有餘地,但是又覺得在這件事情上面,應該直接表述,因為自身性格特點讓自己沒能夠正確表述,所以內心會有一絲焦躁。
如何避免這樣的焦躁呢?其實也很簡單,韓寧認為,“在我們帶著情緒給對方發文字資訊的時候,編輯好內容後,不要第一時間發出去,不妨稍微等一下,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想一下自己這麼表達是否符合真實本意,如果覺得不合適可以更改後再發。”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