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新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從新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説開去
新華社記者徐壯、胡浩、王小鵬
近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點項目《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推出第4版。與8年前的第3版相比,近千條新詞語被增補,許多字詞有了新義項。
“新常態”“彎道超車”“刷屏”……新詞、新義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壯闊的時代變遷。
新詞彙,反映新時代新氣象
“第4版匯集的近千條熱詞,分佈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真實反映時代前進的步伐。”國家語委諮詢委員、《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主編李行健介紹,新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單字12000余個、詞目72000余條、例證80000余條,基本反映了現代漢語詞彙面貌。
“初心”“反腐倡廉”“頂層設計”“新常態”“自由貿易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凝心聚力”“底線思維”“最後一公里”……翻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新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
“以‘新常態’為例,它體現了黨和國家務實、高效、創新的經濟治理理念。”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認為,數量眾多的經濟領域新詞熱詞代表著中國經濟的新進展、新優勢,反映出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
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看來,《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次修訂體現兩個大的趨勢,一是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綠色低碳趨勢,二是網際網路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2010年,“微網志”“低碳經濟”還是時髦事物,第2版便將其收入;2014年修訂時,彼時迅猛發展的“網購”被增補其中。
本次修訂,從2021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碳達峰”“碳中和”,到網際網路産業離不開的“雲計算”,再到走入千家萬戶的“移動支付”,一個個新增詞語背後,是日新月異的壯闊藍海——
去年7月16日上線運作的全國碳市場,運作一年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金額84.92億元;
10年前還少人知曉的“雲計算”,2021年,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
2011年,我國移動支付年交易規模僅有數百億元,去年已達到527萬億元;
……
“數量可觀的新詞彙反映著新時代的新創造、新氣象。10年來的巨大變革、顯著成就是新詞彙不斷涌現的源泉。”詞典出版方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王芳説。
新詞義,彰顯老百姓獲得感
語言是社會的産物。每一個詞義“上新”,都折射社會的發展進步。
比如,“彎道超車”通常指賽車時掌握高超技巧且有勇氣的選手在彎道加速超越對手,新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則收入了它如今被廣為使用的新義項:將困難、風險化作機遇,以超常的方法迎難而上,超越他人。
從新能源汽車到網路消費,從5G到高鐵,從共用經濟到人工智慧,中國人的日常雄辯地證明,“彎道超車”不僅是比喻,更是現實。
豐富多彩的社會交往,也在不斷為字詞增添新義項,創造新用法。
當“秒殺”“秒光”已被熟練使用,你是否“秒懂”了“秒”字“借指極短的時間(多用作狀語)”的新義項?當“刷臉”“刷屏”成為流行語,你是否“刷”出了時代氣息?
老百姓的所知所感所想,同樣豐富著漢語世界。
“剛需”凝練著市場經濟中的基本需求,“慢生活”體現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逆襲”激勵著奮發進取,“腦洞”“腦補”開闊著人們的想像……
詞典修訂主持人張世平表示,詞語的收錄標準之一,是其必須進入了廣大民眾的語文生活,在社會上有較高的使用度。“新詞語的收錄反映了社會的發展變化,進一步使語言更加豐富。”張世平説。
新風尚,展現民族自信心
語言學家呂叔湘曾提出,凡是“現代”詞典都要跟上時代,不斷修訂。每一次修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在新時代強調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新版增補了“法不阿貴”“囊螢映雪”“鄉梓”“束脩”“舉隅”等詞語。
王芳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讀者一方面可以從這些詞語中領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所包含的深刻意蘊,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疏通閱讀文化典籍的障礙,進而提升文化素養。
有鋻於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呼喚,此次修訂在保持普通話音係的完整性同時,流露“為文脈留一音”的人文情懷。如“房”字提示“在‘阿房宮’中讀pánɡ”;“六”字提示“用於地名‘六安’(在安徽)、‘六合’(在江蘇)等時,當地人讀lù”。
伴隨著法治意識的提升,第4版把第3版中的“犯罪人”改為“涉案人員”;有些原來釋義區別性不十分準確的法律用語,在新的法律、法規有了明確定義後,也一律“依法”處理。像“扶養”“撫養”“贍養”這3個詞語,便根據民法典修訂了釋義,更換了例句。
“辭書反映著民族的‘集體記憶’。社會不斷進步發展,辭書必須及時修訂並反映,才不至於使民族的集體記憶太遲緩,甚至‘斷片’。”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説,《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及時修訂,記錄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最大限度滿足了用戶查檢的需求,這正是辭書的使命。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