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浙江奉化博物館:讓歷史融入當代生活

發佈時間:2022-05-12 08:47:12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 裴秋菊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人們在這裡不僅可以探究工業遺存變身現代化博物館的奧秘,還可以開啟一段‘時光之旅’,品讀城市文化。”在位於浙江寧波奉化江畔的奉化博物館內,觀眾李先生感嘆。

曾經用來煉鋼、發電,冒著黑煙的廠房在廢棄多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奉化博物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重回人們的視野。在日前揭曉的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初評榜單上,2020年正式開館的奉化博物館從全國200多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上榜終評名單。

“要了解奉化的歷史,最好的課堂就是博物館,這裡有大型滑軌互動觸屏及各類沉浸式場景,我常帶孩子來。”市民趙女士説。

奉化博物館園區有3個常設展廳和5個臨時展廳。館內展示了奉化從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到秦漢、唐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其中包括各種精美的瓷器、玉器、書畫,涵蓋名人名師、家族文化、寧波幫文化等。館內有文物珍寶藏品6萬餘件。其中,東漢青釉繩索紋瓷罐和民國木雕船鼓是國家一級文物。

作為奉化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山海交響’奉化歷史文明展”以編年體史詩的形式,用文物、文獻、歷史遺存的組合,構建了一部奉化歷史立體教科書,還歷史原貌,讓文物説話,讓歷史發聲,全面再現奉化的演變歷程。該展展覽面積有2000平方米,展線長約318米,展出文物1095件/套,讓觀眾看到寧波古代城市文明的脈絡。

“通過體驗學習,學生不僅了解到奉化東漢熹平四年墓的發掘故事,還知曉了散落在奉化各地的優秀石刻作品,學習了小拓包的製作方法,見證了宣紙變拓片的奇妙過程……”奉化區江口小學的一位教師表示,博物館已經成為他們學校的第二課堂。依託自身平臺和資源,奉化博物館以“展教合一”的理念策劃和開展各項拓展延伸教育活動,自2020年6月開館以來,舉辦專題教育活動358場,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先後被授予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波市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寧波市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寧波市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等。

“早就聽説奉化博物館外面的廣場很特別,鋼筋、紅磚、光影、歷史與現代相交錯,一上午我拍了近百張照片,收穫滿滿……”攝影愛好者陳晨表示,奉化博物館是眾多攝影人不能錯過的取景寶地,能讓觀眾品讀當地的歷史和文化。

奉化博物館建築主體為上世紀80年代的奉化熱電廠,是奉化區文物保護點。2016年,當地政府開始對其進行改造。博物館主樓由原熱電廠發電車間改建,其他如煙囪、堆煤場、沉澱池、冷凝塔、滑道、輸煤帶,以及老廠房的柱梁鋼架結構和混凝土墻、耐火磚等部件都保留原狀,建築本體就是最大的展品。

奉化博物館館長王瑋介紹,按照展陳要求,改造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並重現了建築的原有風貌。在高空垂挂的大煤鬥下,創意設計觀眾休息椅,打造博物館網紅打卡點。弱化大面積的空調出風墻,打造城市記憶空間,使參觀展覽無違和感。長79.8米的輸煤斜坡帶也被改造為觀景臺階,為觀眾提供了超強的工業展品參觀體驗。

此外,大廳增加了具有工業特質的不銹鋼裝置,讓中庭空間顯得立體而不單調。通透的大玻璃窗戶保持原狀,既有助於捕獲光線,又保持了工業原貌,使老建築與新展陳互為表裏,煥發光彩。

“工業遺産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見證,熱電廠荒廢後,我們在系統修繕和功能拓展的基礎上,以工業遺産保護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的方式對其改造,秉承建築保護更新理念,讓歷史與時代碰撞,這也賦予了博物館特有的歷史厚度和生命氣息。”王瑋説。如今的奉化博物館已化身為當地的新地標,保留了奉城的工業歷史記憶。

奉化江畔的博物館匯集了都市的精緻、自然的淳樸、現代的簡約,館區內草坪青青、綠樹蔥蔥,高大的煙囪成為奉化不可或缺的城市地標。市民和遊客走進以奉化博物館為中心的“1986城市文化中心”藝術園,在“現代而復古,工業又文藝”的氣息中漫步休閒。

“對於博物館而言,老的工業遺存就是活的展品。我們致力於讓過去和現在相融相生,並服務於當代生活。”王瑋表示,愈來愈多的人們來這裡體驗“穿越之旅”,聆聽家鄉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了解古代傳統禮儀,欣賞奉化先民生活器具,品嘗家鄉獨有的古代美食。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